[发明专利]一种含混灭威和噻嗪酮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3562.7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3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军;南艳;徐开云;童振祥;徐国香;何昭君;杭丛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22 | 分类号: | A01N47/22;A01N43/88;A01P7/04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22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混 噻嗪酮复配 农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虫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农业害虫抗药性越来越高。稻飞虱是水稻上最主要害虫,其发生为害具有隐藏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稻飞虱对水稻的主要为害期是圆秆拔节期至乳熟末期,成虫和若虫都能为害,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消耗稻株养分,并从唾液腺分泌有毒物质(酚类物质和多种水解酶),引起稻株中毒萎缩。稻飞虱在产卵时,其产卵器能划破水稻茎秆和叶片组织,使稻株丧失水分。另外由于刺吸取食,可在稻株上残留很多不规则的伤痕,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同化作用减弱,致使稻苗萎黄或枯死。稻飞虱分泌物还常招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化学药剂防治中,目前主要使用农药种如:杀虫单、杀虫双等沙蚕性农药已产生很强的抗药性,相继使用的扑虱灵、吡虫啉等农药,抗药性也明显上升。目前防治效果好的农药有氟虫腈、阿克泰、噻虫嗪等品种,但由于价格高,速效性稍差,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混灭威(dimethacarb)是一种由两种同分异构体混合而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中等毒性杀虫剂。适用于水稻。对双翅目、鳞翅目和同翅目等害虫有特效,对稻飞虱、叶蝉有特效,对蓟马、稻苞虫、棉蚜、棉铃虫、棉小造桥虫、豆蚜、大豆食心虫、大豆麦蛾、粘虫、小玉米螟、地下害虫和地老虎、蛴螬以及茶树、果树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混灭威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击倒速度快,但残效期只有2-3天,其药效不受温度的影响,在低温下仍有很好的仿效。
噻嗪酮(buprofezin)是一种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新型选择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强,也有胃毒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若虫蜕皮畸形或翅畸 形而缓慢死亡。一般施药后3-7天才能看出效果,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对半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药效期长达 30天以上。对天敌较安全,综合效应好。但噻嗪酮药效慢,药后3-7天才能达到药剂高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混灭威和噻嗪酮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它既保留噻嗪酮的杀虫广谱及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好的优点,保留混灭威的速效性,又能克服噻嗪酮存在的药效慢等缺点。
本发明含有有效成分混灭威和噻嗪酮,所述混灭威占组合物总质量的5~40%,噻嗪酮占组合物总质量的5~30%。
优选的有效成份为:所述混灭威占组合物总质量的20~25%,噻嗪酮占组合物总质量的5%。
本发明组合特中还含有由溶剂、乳化剂和抗冻剂组成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占组合物总质量的30~90%。
含混灭威和噻嗪酮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可制成乳油或微乳剂。
所述的溶剂为二甲苯、甲苯、甲醇、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异佛尔酮、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所述的乳化剂为WJD-100、农乳0201、500、NP-10、OP-10、吐温80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所述的抗冻剂为丙三醇、乙二醇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含混灭威和噻嗪酮的复配农药组合物的工艺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称量混灭威、噻嗪酮、添加剂中的溶剂,在搪瓷搅拌釜中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添加剂中的乳化剂和抗冻剂,再次搅拌均匀,即得到乳油或微乳剂成品。
本发明将混灭威和噻嗪酮复配使用,低毒、杀虫谱广,速效和持效性好,成本低廉,是防治水稻害虫较为理想农药品种。本复配农药制成的剂型可根据企业生产需要而定,具有生产简单、高效、成本低,环境兼容性好等许多优点。可降低对其它生物的毒性,增强速效性,延长持效期,扩大杀虫谱,降低成本,以适应我国对防治水稻害虫农药的要求。本杀虫组合物有别于现有的其他杀虫组合物,能够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达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验证混灭威和噻嗪酮不同配比用量对水稻害虫杀虫效果,进行了混灭威和噻嗪酮不同配比对水稻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按照表内重量百分比配成相应浓度,进行室内杀虫试验,以测定共毒系数,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测试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试验。将30日左右秧龄的稻苗剪成约18cm的稻杆,根部留少许稻根,洗净晾干,在药液中浸渍30秒,取出,稍晾干后放入试管中,管底有少许水,然后接触飞虱若虫,24小时后检查死虫数,然后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试验数据经计算机DPS软件系统处理,求出各药剂的LC50、毒力回归线和95%置信区间。统计结果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35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