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行电缆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6799.2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0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方亚琴;蒋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菊生 |
主分类号: | H01B7/40 | 分类号: | H01B7/40;H01B3/44;H01B13/00;H01B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52 江苏省常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行 电缆 及其 制作方法 | ||
1.平行电缆,包括两根平行放置的绝缘线、包覆在绝缘线外的护套(1);两根绝缘线相交的上方或下方,与护套之间具有间隙(4);绝缘线由位于内层的导体(3)及包覆住导体的绝缘层(2)构成;其特征在于护套上具有贯穿护套的撕裂口,且撕裂口位于间隙处;所述撕裂口沿护套间隔地、且成直线地分布;撕开所述平行电缆的撕裂力在3.5牛顿到9.5牛顿之间;所述平行电缆在一端固定且承受10牛顿负载的情况下,另一端相对一端顺时针连续扭转10圈、再逆时针连续扭转10圈回到原始位置、再逆时针连续扭转10圈的情况下,护套不开裂且不被撕开;所述护套为由20%重量的高密度聚乙烯与80%重量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做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口在护套的上表面、下表面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护套的同一表面上的撕裂口的长度是相等的或不相等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的同一表面上的撕裂口的宽度是相等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PVC或低烟无卤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单根金属棒或多根金属丝的绞合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包含的铜不少于80%。
8.制作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所述任一种平行电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导体;
第二步:在导体外挤塑形成绝缘层,得到绝缘线;
第三步:重复第一至第二步,形成第二绝缘线;
第四步:将第二步得到的绝缘线与第三步得到的第二绝缘线穿过模具且使两者平行放置,并同时牵引两绝缘线并开出挤塑机,在绝缘线外面挤上护套;两根绝缘线相交的上方或下方,与护套之间形成间隙;
第五步:在护套上表面或下表面或同时在护套的上、下表面用铲刮装置铲刮出撕裂口;所述撕裂口贯穿护套,且撕裂口位于间隙处;所述撕裂口沿护套间隔地、且成直线地分布;所述铲刮装置由可上下运动的固定体(7)及垂直安装在固定体上的铲刮刀(6)构成;铲刮装置上下运动的速度与平行电缆牵引的速度是同步的或异步的。
9.制作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所述任一种平行电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导体;
第二步:在导体外挤塑形成绝缘层,得到绝缘线;
第三步:重复第一至第二步,形成第二绝缘线;
第四步:将第二步得到的绝缘线与第三步得到的第二绝缘线穿过模具且使两者平行放置,并同时牵引两绝缘线并开出挤塑机,在绝缘线外面挤上护套;两根绝缘线相交的上方或下方,与护套之间形成间隙;
第五步:在护套上表面或下表面或同时在护套的上、下表面用铲刮装置铲刮出撕裂口;所述撕裂口贯穿护套,且撕裂口位于间隙处;所述撕裂口沿护套间隔地、且成直线地分布;所述铲刮装置由动力装置9、传动装置(8)、铲刮刀(6)构成,动力装置固定在底座(10)上,底座固定在基座(11)上,铲刮刀安装在动力装置上,动力装置与传动装置相接;动力装置使铲刮刀旋转切削护套表面形成撕列口,动力装置的转速是与平行电缆牵引的速度是同步的或异步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平行电缆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动机,传动装置为轴或齿轮组或蜗轮蜗杆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菊生,未经蒋菊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67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翻盘机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用于X线机电路模拟教学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