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同乳酸菌二阶段酿造酱油的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08717.1 申请日: 2011-07-25
公开(公告)号: CN102266039A 公开(公告)日: 2011-12-07
发明(设计)人: 张雄林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顺味食品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L1/238 分类号: A23L1/238
代理公司: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代理人: 张文祎
地址: 353013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不同 乳酸菌 阶段 酿造 酱油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调味品发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不同乳酸菌二阶段酿造酱油的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酱油的主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酱油是一种营养较高的调味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其在生产加工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原料物质逐步降解,再经过酶促和非酶促化学反应酿造而成。而且酱油含有许多生理活性物质和丰富的矿物质及维生素(如大豆多肽、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类黑精、呋喃类物质等)。

申请号为02130626.5的发明专利“低盐稀态酱油的生产工艺”,介绍一种低盐稀态酱油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中包括原料制备、混合、制曲、制醅、发酵、压榨、灭菌工序。制醅工序中,混合料与食盐水体积比为1∶1.0~1.5,食盐水中食盐的含量为10克~15克//100毫升,制醅温度为40℃~47℃;初期发酵温度40℃~47℃,周期2~5天,前期发酵温度28℃~35℃,添加酵母进行增香发酵;中期发酵温度40℃~45℃,周期4~8天;后期发酵温度20℃~30℃,周期10~15天;产品各项指针达到高盐稀态酱油标准,在保证酱油高质量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申请号为02159040.0的发明专利“多目标间歇过程优化的酱油生产方法”,介绍了一种多目标间歇过程优化的酱油生产方法,涉及酱油调味品生产技术领域。以豆粕、鼓皮、小麦为原料的原池发酵原池浇淋法、原池发酵串池淋油法、低盐固态发酵移池淋油法经灌装获酱油成品。申请号为01114538.2的发明专利“一种酱油制造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的酿造酱油制造方法,它以脱脂大豆(豆粕)、面粉、食用菌或其菌丝体为原料,第一次发酵采用高温变温发酵,或高温恒温发酵工艺,发酵时加人菌剂、酶剂,大幅度提高了原料全氮利用率,比传统酿造工艺降低生产成本30-50%,提高了产品质量,头油、二油的氨基酸态氮达到1.1g/100ml以上,酱香浓郁,风味醇厚。申请号为01131527.X的发明专利“一种酱油的酿制方法及其产品”,介绍了一种酱油的酿制方法是以黄豆和盐酿制成,经浸泡、蒸熟、发醇、磨酱和真空消毒即为成品。这种酿制方法非常简单;产品无任何人工色素及添加防霉剂,分离出来的酱渣可做饲料用,且粘稠性较大,浓度较高,有一股浓厚的酱香和醇香味,呈红褐色或棕褐色,鲜艳、有光泽不发黑,无杂质和沉淀物,味鲜爽口,没有苦酸味、涩味等异味和霉味腥味。保存期可放5~6个月,也不会有霉花和浮膜。申请号为02114206.8的发明专利“多菌种双重发酵酱油及其制造方法”,介绍了一种多菌种双重发酵酱油及其制造方法,其制造方法包含原料润水、蒸煮、制曲、发酵制醅、淋浸生油、配制酱油几个工艺过程,其中制曲的曲精为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菌种的复合曲精,其中一种菌种必须是黑曲霉,另一种或多种菌种是常规制酱菌种;发酵制酷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常规发酵,后期发酵是通过浇淋工艺和野生酵母菌及乳酸菌协同作用强化酱酷中的酒精发酵和脂类产生。

可见现有技术中对酱油的酿造技术进行了多种方法改进,但这些方法中没有对提高酱油中的芳香物质进行改进工艺,也未见有采用嗜热乳酸链球菌和短乳杆菌进行二阶段发酵的研究。本发明采用嗜热乳酸链球菌和短乳杆菌对成熟后的酱醅进行两阶段发酵酿制酱油,以提高酱油中的乳酸及乳酸乙酯含量,解决了传统酱油发酵导致的芳香物质含量少,造成的产品风味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不同乳酸菌二阶段酿造酱油的工艺。该工艺对现有酿造酱油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采用两种乳酸菌进行两阶段乳酸发酵的步骤,即采用嗜热乳酸链球菌和短乳杆菌对成熟后的酱醅进行两阶段发酵酿制酱油,以提高酱油中的乳酸及乳酸乙酯含量,更好地解决了传统酱油发酵导致的芳香物质含量少,造成的产品风味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同乳酸菌二阶段酿造酱油的工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添加米曲霉酿造酱醅

将酿造酱油的原料进行润水、蒸料、接种制曲、拌曲、低盐固态发酵制得酱醅;

该步骤为酿造酱醅的传统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所述酱醅的制造;在低盐固态发酵后,酱醅中的蛋白质基本上被米曲霉产生的蛋白酶分解;

(2)一阶段乳酸发酵

制得酱醅后,接种嗜热乳酸链球菌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温度为37℃~40℃,发酵时间为3~5天;

该阶段中,优选地,以酱醅的重量计,所述嗜热乳酸链球菌的接种量为0.4%~0.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顺味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顺味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87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