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位气体生长制备氧化锌空心球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6412.7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1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君;晏艳霞;刘琦;李茹民;何洋;景晓燕;张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位 气体 生长 制备 氧化锌 空心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金属氧化物空心球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氧化锌空心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材料的内部结构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合成具有特定成分和特殊结构的材料已经成为目前材料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利用各种方法已经成功的合成了诸如线材、棒、带、点、管等多种微/纳米结构。在这些结构中,微/纳米空心球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如密度低,比表面积大,透气性好等,已经被成功的应用在催化、生物成像、微波吸收、可充电电池的合成、人工细胞、化学反应器、药物传输、能量储存介质和气体传感器等领域。空心球的合成目前主要有模板法、热蒸发法、水热法、化学诱导自转换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已经成功的合成了氧化锌、二氧化钛、硫化锌、硫化铜、氧化锆、硅、锡等材料的空心球。
氧化锌微/纳米空心球因在电子、光学、光电子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氧化锌的各向异性生长,所以获得氧化锌空心结构比较困难。目前,用于制备氧化锌空心球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热蒸发法,声化学法,自组装法和模板法,其中,模板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模板法主要依靠牺牲模板(包括软模板和硬模板),氧化锌空心球的形成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步骤:(1)摸板(如聚合物、碳球、细菌球体、皮克林、乙醇乳化液滴)上沉积氧化锌前驱体或氧化锌纳米壳;(2)焙烧或溶解去除模板。然而上述两个步骤往往使得制备条件苛刻,实际操作难度大,限制了氧化锌空心球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因此,研究简单、经济、无模板的氧化锌空心球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加入任何表面活性剂,简单的原位气体生长制备氧化锌空心球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将锌盐加入到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30%的H2O2水溶液中,使锌离子浓度为0.01-0.1M,搅拌至锌盐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碱源,碱和锌离子摩尔比范围为1-10,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转入到高压反应釜中,100-200℃下反应1-72小时,过滤,反复洗涤至中性,60℃干燥6-12小时,400-800℃煅烧2-24小时。
所述的锌盐为Zn(NO3)2、ZnCl2、ZnCO3、ZnSO4、Zn(CH3COO)2中的一种。
所述碱为NaOH、尿素、六次甲基四胺,氨水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采用了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过氧化氢原位分解产生大量氧气,氧气分子聚集,形成大量气泡。氧化锌前驱体以气泡为模版,在气泡表面大量聚集,最终形成空心结构。
本发明的方法在无任何模板剂的条件下,以含H2O2的水溶液作为溶剂,利用H2O2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O2,以O2气泡为软模版,在上面沉积氧化锌前驱体,获得空心结构。是一种简单制备氧化锌空心球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氧化锌前驱体空心球前驱体的FT-IR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段烧前氧化锌前驱体和煅烧后氧化锌空心球的XRD图:A:煅烧前;B:煅烧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效果作进一步描述。但是,所使用的具体方法、配方和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在制备过程中,以Zn(NO3)2作为锌盐,H2O2含量为30%的水溶液作为溶剂。其制备过程如下:称取0.71gZn(NO3)2,加入到80ml含有30%H2O2的水溶液中,搅拌至锌盐完全溶解,溶液中锌离子浓度为0.03M,向溶液中加入0.48g尿素,尿素浓度为0.1M,搅拌均匀,将混合溶液转入到高压反应釜中,150℃下反应24h,过滤,反复洗涤至中性,60℃干燥6小时,500℃煅烧2小时。
实施例2:
以ZnCl2作为锌盐,其它实验条件同实施例1,可获得氧化锌空心球产物。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64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