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麻纤维钛酸钾晶须改性淀粉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1284.2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8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龙春光;周杨;粟洋;李宏茂;曹太山;华熳煜;余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3/02 | 分类号: | C08L3/02;C08L97/02;C08K13/06;C08K9/06;C08K7/08;B29B9/06;B29C47/92;B29C45/76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李西宝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麻纤维 钛酸钾晶须 改性 淀粉 复合材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应用 | ||
1. 一种天然麻纤维和钛酸钾改性淀粉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组分如下:改性淀粉50~80份、改性天然麻纤维10~40份、改性六钛酸钾晶须8~12份,均为重量份;
所述改性淀粉为原淀粉经塑化剂塑化处理后的产品;
所述改性天然麻纤维为麻类天然植物纤维经硅烷偶联剂水解液浸泡、取出烘干后而制得;
所述改性六钛酸钾晶须为经六钛酸钾晶须重量1%~3%的硅烷偶联剂水解后与六钛酸钾晶须混合、烘干活化后而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为25~34MPa,弯曲强度为38~53 MPa,冲击强度为10~15KJ/m2,热膨系数小于4×10-5,邵氏硬度为30~40,工作温度为-50~100℃,降解性能9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组分如下:改性淀粉50~70份、改性天然麻纤维20~40份、改性六钛酸钾晶须10份,均为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为淀粉经过塑化剂塑化处理后而制得,塑化剂包括聚乙烯醇、水、甘油、乙二醇、丙三醇、甲酰胺、木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塑化剂的用量为淀粉重量的20~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天然麻纤维为苎麻、剑麻、黄麻、大麻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淀粉,包括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或其它类淀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助剂:抗氧剂和/或脱模剂。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淀粉重量份66.5~71.5、塑化剂重量份28.5~33.5混合,在混炼机内于95~105℃、100~120rpm下共混30~60min,充分塑化并破碎后得到热塑性改性淀粉;
S2:将天然麻纤维重量1~3%的硅烷偶联剂水解后,用5%的氨水将溶液pH 值调整到8~10,将天然麻纤维浸入上述处理液中,浸泡10~15min,取出挤干后分散,在80~100 ℃环境下烘干,将处理好的天然麻纤维制成粉状;
S3:将六钛酸钾晶须重量1%~3%的硅烷偶联剂水解后,将水解液与六钛酸钾晶须拌合均匀后在90~110℃下烘干活化1~2小时;
S4:将重量份50~80由步骤S1制得的改性淀粉、重量份10~40由步骤S2制得的天然麻纤维、重量份8~12由步骤S3制得的六钛酸钾晶须在混料机内共混2~3小时、经100~150℃挤出、切粒、90~100℃下烘干2~3小时后,在110~140℃、40~90bar压力下进行制品注塑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在混料机内的组分还加入抗氧剂和/或脱模剂,抗氧剂所占重量份不超过0.3、脱模剂重量份不超过0.3。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汽车内外饰件、包装材料或室内装饰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128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