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参育苗池断氧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5647.7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4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寿;张汶绪;刘锦;韩丰波;杨永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恒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G08B2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谢省法 |
地址: | 26621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参 育苗 池断氧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参育苗池断氧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海参养殖是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养殖产值不断增大,随着养殖面积的大幅增加,对海参苗种的需求量大幅攀升,海参育苗产业也快速发展。目前海参育苗大多采用室内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在育苗车间内分布规格相同的较多数量育苗池,统一调控育苗池的培育环境,如水温、溶氧、饵料等,其中育苗池内的溶氧浓度对于海参苗种至关重要,池内供氧停止超过半小时,会对苗种产生损伤,导致苗种生命力下降,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苗种死亡。目前大多育苗场缺乏对于育苗池内供氧作业的监控装置,当育苗车间遭遇停电故障或空压机故障停止供氧时,尤其是在夜晚工作人员因入眠而不能及时察觉故障,不能采取应急补救措施时,将会导致育苗车间产生重大的苗种损失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目前海参室内工厂化育苗车间内缺乏育苗池氧气供应中断报警装置,从而导致因断氧而发生的苗种重大损失问题,提供一种海参育苗池断氧报警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参育苗池断氧报警装置,由气流流动监测管件、铅酸蓄电池、蜂鸣器三部分组成一个直流电流闭合回路,通过气流流动监测管件来控制直流电流闭合回路的连通与断开,从而实现蜂鸣器的打开与关闭。
所述气流流动监测管件内部结构由转动触片、正极触片、负极触片、转动轴、保护壳等组成。当有气流通过气流流动监测管件时其内部转动触片断开,闭合回路断开;无气流通过气流流动监测管件时其内部转动触片闭合,闭合回路连通。
所述气流流动监测管件管径为DN25-DN150,其管径与鼓风管管径相同,可作为一个管件安装在鼓风管上,内部转动触片、正极触片、负极触片材质为铜,其它部件材质均为PE。
所述气流流动监测管件与PE鼓风管连接采用热熔方式,与钢鼓风管采用法兰方式连接。
所述电源为铅酸蓄电池,输出电压6-12V。
所述蜂鸣器为压电式报警声蜂鸣器,额定电压6-12V,声音电平≥90dB。
使用时,气流流动监测管件作为一个管件安装在海参育苗车间内的鼓风主管道上,蜂鸣器安装于值班室或育苗场其它地方,电线连接气流流动监测管件、蜂鸣器和电源,架设电流闭合回路。空压机常开时,有气流通过气流流动监测管件,电流闭合回路断开,蜂鸣器处于关闭状态;空压机停机时,管道内无气流通过,电流闭合回路连通,蜂鸣器处于报警蜂鸣状态。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海参育苗池断氧报警装置有以下效果:
1、可实时监测海参室内工厂化育苗车间内的氧气供氧情况,对于育苗池发生的断氧故障能及时发出警报,保障育苗场苗种生产安全。
2、此装置监测灵敏,结构简单,生产安装方便快捷,造价低廉,适合于大范围安装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海参育苗池断氧报警装置的气流流动监测管件闭合状态纵断面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海参育苗池断氧报警装置的气流流动监测管件闭合状态横断面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海参育苗池断氧报警装置的气流流动监测管件断开状态纵断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海参育苗池断氧报警装置的气流流动监测管件断开状态横断面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海参育苗池断氧报警装置直流电流闭合回路电路图。
图中:
1. 气流流动监测管件 2.转动触片 3.保护壳 4.导线 5.蜂鸣器 6.铅酸蓄电池 7.电路开关
11.管件气流出口 12.管件气流入口。
21.负极触片 22.转动轴 23.正极触片 24.触片垫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一种海参育苗池断氧报警装置,由气流流动监测管件1、铅酸蓄电池6、蜂鸣器5三部分组成一个电流闭合回路,通过气流流动监测管件1来控制闭合回路的连通与断开,从而实现蜂鸣器5的打开与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恒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恒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56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