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屈强比高塑性超细晶粒高强钢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2738.8 | 申请日: | 201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0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邱红雷;刘朝霞;楚觉非;李晓玲;陈远姝;宋世佳;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50;B21B37/74;B21B37/58;C21D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003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屈强 比高 塑性 晶粒 高强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低屈强比高塑性超细晶粒高强钢,其特征在于:该高强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3~0.10%,Si:0.10~0.30%,Mn:1.20~1.80%, P:≤0.015%,S:≤0.005%,Nb:0.040~0.060%,Ti:0.006~0.020%,Al:0.010~0.050%,Cr:0.10~0.40%,Ni:0.10~0.3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屈强比高塑性超细晶粒高强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65~0.070%,Si:0.22~0.25%,Mn:1.45~1.60%, P:≤0.013%,S:≤0.007%,Nb:0.045~0.050%,Ti:0.011~0.012%,Al:0.025~0.030%,Cr:0.10~0.15%,Ni:0.15~0.1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屈强比高塑性超细晶粒高强钢,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屈强比高塑性超细晶粒高强钢的金相组织为具有双峰分布的铁素体超细晶粒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屈强比高塑性超细晶粒高强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特征:连铸坯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3~0.10%,Si:0.10~0.30%,Mn:1.20~1.80%, P:≤0.015%,S:≤0.005%,Nb:0.040~0.060%,Ti:0.006~0.020%,Al:0.010~0.050%,Cr:0.10~0.40%,Ni:0.10~0.3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轧制工艺:采用控轧控冷工艺;轧前连铸坯加热温度介于1200℃~1250℃;采用奥氏体再结晶区和奥氏体未再结晶区两阶段控制轧制,粗轧每道次压下率10~20%,粗轧终轧温度1000~1050℃,粗轧成1.7~2.0倍成品厚度的中间坯;精轧开轧温度为850~900℃,每道次压下率为8~12%,精轧终轧温度810~850℃;轧后采用层流冷却,终冷温度600~650℃,冷却速率5~10℃/s,随后空冷;热处理工艺:;将空冷之后的钢板再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介于Ac1~Ac3之间,随后进行两相区淬火或回火处理,最佳淬火温度在780~810℃,保温时间为1~3 min / mm×板厚,得到低屈强比高塑性超细晶粒高强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屈强比高塑性超细晶粒高强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的低屈强比高塑性超细晶粒高强钢的金相组织为具有双峰分布的铁素体超细晶粒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屈强比高塑性超细晶粒高强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的低屈强比高塑性超细晶粒高强钢的屈服强度为450~530MPa,抗拉强度为670~760MPa,延伸率≥25%,屈强比Rt0.2/Rm≤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27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