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及其车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7210.4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9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08 | 分类号: | B60B3/08;B60B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晨光;魏晓波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及其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车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车辆产业全球化经营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舞台上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同时,零部件产业与日剧增,比如车轮产业。
车轮包括轮辋部分和轮辋鼓芯部分。轮辋俗称轮圈,是车轮周边安装轮胎的部件。在使用时,车辆的轮辋规格是很重要的,它决定车辆可以装用哪些轮胎,轮辋通过支撑肋或者辐条支撑于轮辋鼓芯,轮辋鼓芯以车轮轴为转轴。
下面以三轮摩托车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三轮摩托车车轮结构示意图。
目前,三轮摩托车车轮的轮辋1与轮辋鼓芯2为一体构件,前后轮辋不能互换,通常,前后轮辋的规格不同,其轮胎规格也会不同,从而,前后车轮不能使用同一个备用轮胎。
如何解决车辆不同车轮备用轮胎不同的技术难题,成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及其车轮,车辆不同车轮可以使用相同规格的备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具有轮辋鼓芯部和轮辋部,所述轮辋部具有第一支撑肋,所述轮辋鼓芯部和所述轮辋部为固定连接的独立构件。
优选地,所述轮辋鼓芯部和所述第一支撑肋的内侧端部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肋的内侧端部和所述轮辋鼓芯部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卡钩和卡槽。
优选地,所述轮辋鼓芯部包括外缘部、嵌装于所述外缘部内侧的中心部和支撑于所述中心部和所述外缘部之间的第二支撑肋。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肋具体为若干个且相对于所述轮辋鼓芯径向设置,依次周向分布于所述中心部。
优选地,所述外缘部平行于所述轮辋鼓芯部轴心线方向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撑肋端部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螺栓插装于所述通孔且可与所述螺纹孔旋紧。
优选地,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二支撑肋与所述外缘部的相交位置处,且所述第一支撑肋与所述第二支撑肋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地,沿所述轮辋鼓芯部的轴向,所述外缘部与所述第一支撑肋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任意一种的车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包括轮辋部和轮辋鼓芯部,轮辋部具有第一支撑肋,轮辋部可拆卸的连接于轮辋鼓芯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具有分体式结构,其轮辋部和轮辋鼓芯部为独立固定连接的独立构件。
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具有相对独立的轮辋鼓芯和轮辋,针对不同的车轮,只需将不同规格的轮辋更换为相同规格的轮辋,即可实现不同的车轮使用同一个备胎。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轮辋鼓芯部和第一支撑肋的内侧端部采用螺栓连接固定。选用螺栓作为紧固件较容易实现,而且拆装方便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中,沿轮辋鼓芯部的轴向,其外缘部与第一支撑肋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起。如此设置,安装过程中,可更方便地实现轮辋在轮辋鼓芯上的正确定位。同时,车轮在使用过程中,可进一步保证轮辋相对于轮辋鼓芯的周向和径向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三轮摩托车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轮辋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轮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轮辋鼓芯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轮辋鼓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车辆及其车轮,车辆的不同车轮可使用同一备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具有轮辋鼓芯部22和轮辋部21,轮辋鼓芯部22和轮辋部21为固定连接的独立构件。
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轮辋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轮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立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72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