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镀阴极导电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22357.3 | 申请日: | 201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1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沪运制版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17/10 | 分类号: | C25D17/10;C25D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 地址: | 2122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阴极 导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镀装置的阴极导电装置,属于电镀设备部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凹印版辊的制版过程中,电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版辊制造工艺,版辊在进入电镀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先将版辊搬放到工作台上,用串杠将版辊固定好,然后再用砂纸及清洗液对版辊进行除锈和除油处理,处理完成后才可以进入电镀。
传统的版辊电镀装置,包括用于存贮电镀液的电镀槽、设置在电镀液内的金属体形成的阳极及由版辊形成的阴极,阴极的导电装置;在现有导电装置中,常用的有两种导电方式,其一:依靠电刷的自重下压阴极的转轴,通过电刷自重将电刷压紧,从而使阴极导电;其二:根据转轴的直径,调整两个电刷之间的间隙将转轴夹紧,从而使阴极导电。以上两种导电装置,由于电刷是固定的,容易使转轴产生磨损,出现转轴与电刷的接触不良,导致镀层不均匀,表面粗糙,结合力不好,从而影响版辊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镀层均匀,结合力好且结构简单的电镀阴极导电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电镀阴极导电装置,包括一对电刷、每个电刷设有相应的连接装置及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固定设置在电镀设备上;所述连接装置一端与所述电刷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紧装置固定连接。
上述一种电镀阴极导电装置,其中,所述压紧装置为气缸装置,包括缸体、推杆,所述推杆一端设置在所述缸体内,另一端顶住所述压紧装置,并与所述压紧装置固定连接。
上述一种电镀阴极导电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弹簧,所述第一、第二压板通过紧固件相互平行的设置在一体,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压板之间;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第一、第二压板的内表面上。
上述一种电镀阴极导电装置,其中,所述一对电刷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电刷的中心线相互偏离。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导电装置包括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一端固定设置在电镀设备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工作时压紧装置将连接在连接装置一端的电刷压紧在阴极的转轴上,避免转轴与电刷接触不良,使镀层均匀,提高镀层的结合力,从而,提高了版辊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
2、由于所述压紧装置为气缸装置,通过气体将电刷压紧在转轴上,不仅使转轴与电刷的接触更好,而且可起缓冲的作用,避免电刷的损坏,从而,延长了导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3、由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一、第二压板之间顶有弹簧,利用弹簧的弹力顶住电刷,使电刷与转轴的接触适当,避免电刷与转轴的接触过当而造成磨损,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且节约了成本,简化了结构。
4、由于所述一对电刷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电刷的中心线相互偏离,使用时,可方便版辊的起吊,另外,两个电刷中心线相互偏离增加了电刷的强度,从而避免了电刷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电镀阴极导电装置,包括一对电刷1、连接装置2、压紧装置3,每个电刷1上分别与相应的连接装置2及压紧装置3相连接,所述压紧装置3固定设置在电镀设备4上;所述连接装置2一端与所述电刷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紧装置3固定连接。压紧装置3不受限制,可为气缸装置,也可为液压缸装置,连接装置2的结构不受限制,可以由多个构件组成的结构,也可单片板状构件,连接装置2主要是为了将电刷与压紧装置3连接成一体,工作时压紧装置3将电刷1压紧在阴极的转轴5上,避免转轴5与电刷1接触不良,使镀层均匀,提高镀层的结合力,从而,提高了版辊的质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沪运制版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沪运制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2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