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防伪瓶盖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6640.0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7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淑海;张为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淑海 |
主分类号: | B65D55/08 | 分类号: | B65D55/08;B65D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26 山东省日照市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防伪 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特别是属于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组合瓶盖。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饮料和酒行业中,伪劣假冒产品猖獗,给正规生产厂家和消费者带来极大损失。伪劣产品泛滥的其中一个原因即在于产品包装缺少防伪功能,易于仿冒。近几年来,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防伪包装产品和防伪技术,起到了一定的防伪效果。但是,或者由于其防伪性能较差,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或者由于其成本太高使一般厂家难以承受,致使其不能很好地得以推广,不能全面满足各类厂家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组合防伪瓶盖,以克服现有瓶盖的上述缺点,达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防伪性能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组合防伪瓶盖,包括与瓶口联结的组合内盖、嵌装于组合内盖以外的装饰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内盖由防脱螺纹嘴和与之联结的内盖、内塞组成;防脱螺纹嘴套装在瓶口外径上,其防脱斜撑卡在瓶口外径的凹槽内,其下部内侧环列布置的止转筋与瓶口止转筋相间穿插在一起,以防止两者之间相互转动;内盖旋拧在防脱螺纹嘴上部带螺纹一端;内塞的下部伸入瓶口内径,上部卡在防脱螺纹嘴内侧;所述的装饰罩壳由外形盖、底座和两者之间的爆裂环组成;外形盖的内圆面与内盖的外圆面之间设有增大摩擦的条纹;底座的内侧有竖向的肋形条,与防脱螺纹嘴外侧的条纹相间;底座的底端有止退突起,卡在防脱螺纹嘴的底沿处;底座的顶面上设扭断柱,插在外形盖底端相应的柱孔内;所述的爆裂环箍在底座上部的外圆面上,两者之间通过底座上的逆止齿和爆裂环上的逆止槽配合以防止相互转动;爆裂环上沿有爆裂齿,插在外形盖底端相应的齿孔内。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组合防伪瓶盖,开启时,需转动装饰罩壳,外形盖带动内盖转动,同时,外形盖与底座的相对转动致使扭断柱断裂、爆裂环爆裂,而且一旦断裂和爆裂即无法有效修复,故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防伪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外形盖剖面示意图;
图3,外形盖俯视图;
图4,防脱螺纹嘴结构示意图;
图5,A-A向视图;
图6,爆裂环正视图;
图7,爆裂环俯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对应瓶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内塞结构示意图;
图10,内盖结构示意图;
图11,底座正面剖视图;
图12,底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组合防伪瓶盖,是针对如图8所示的瓶口所设计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与瓶口固定连接的是由防脱螺纹嘴6和与之配合的内盖7、内塞2所组成的组合内盖。内盖7外部嵌装有装饰罩壳的外形盖13,两者接触面设有增大摩擦的条纹,以保证内盖能够随外形盖一起转动。内盖7旋拧在防脱螺纹嘴6的带螺纹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功能是如此实现的:防脱螺纹嘴6套装在瓶口外径上,其防脱斜撑10卡在瓶口外径的凹槽内,一旦装配即无法正常脱离。装饰罩壳的底座11底端有止退突起1,卡在防脱螺纹嘴的底沿处,同时,底座11、爆裂环4、外形盖13三者之间的联结,将组合内盖和装饰罩壳牢固地连接为一个整体。上述的底座11、爆裂环4、外形盖13三者之间的联结,是指底座上的逆止齿17和爆裂环上的逆止槽16之间的配合、爆裂环上的爆裂齿12和外形盖的齿孔14之间的配合,以及底座上扭断柱5与外形盖的柱孔15之间的配合。因此,由于防脱斜撑10与瓶口外径凹槽的作用,致使本实用新型一旦与瓶口装配完毕即无法完整、正常地脱离,因此具有多重防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开启时,需转动装饰罩壳,破坏扭断柱5和爆裂环4,同时带动内盖旋转拧开内盖。为防止底座11与防脱螺纹嘴6之间相互转动,底座11内圈环列布置有若干肋形条3,与防脱螺纹嘴6外侧的条纹相间穿插在一起;为防止防脱螺纹嘴与瓶口之间相互转动,防脱螺纹嘴内侧的止转筋9与瓶口止转筋8相间穿插在一起。
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如图2~7、图9~12所示,进一步公开了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盖、防脱螺纹嘴、爆裂环、内塞、内盖、底座的具体结构。上述零部件的最佳制作材料为塑料。当然,其它的结构形式和制作材料也可以采用,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其效果是一样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淑海,未经陈淑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6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取放物品的遥控式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刮板输送机及其拉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