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组合车刀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5314.7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1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洪超;陈宏凯;顾荣;汤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21/00 | 分类号: | B23B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组合 车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车削加工技术领域。涉及车床加工套类零件的组合刀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调组合车刀架。
技术背景
套类零件是普通车床上常见的加工零件。管材加工套类零件一般是将工件装夹好后,先加工外圆、内孔,再用端面车刀加工工件的内外倒角和端面,然后以端面作为加工的基准面,转动刀架,将切断车刀换到加工刀位,用量具根据工件的长度(厚度)测量、定位,使切断刀刀尖到工件端面的距离等于工件的长度,进行切割加工。这种加工方式精度较低,每加工一个零件都要换刀、测量一次,加工工件的长度很不稳定,精加工前还需进行端面的半精加工,不仅加工材料浪费,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因此,对这种加工工艺和方法进行改进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普通车床方刀架加工套类零件频繁转换刀具的问题,提供一种专门为管材切割加工套类零件的组合车刀架。这种组合车刀架能满足工件经一次装夹后,不需转换刀架和测量就可连续加工数个零件的端面、倒角并切断加工的要求。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组合车刀架,包括方刀架1和垂直车床主轴中心线安装在方刀架1刀位上的切断车刀2,其特征在于,在方刀架1上还安装有与切断车刀2相垂直的可调端面车刀架3;所述的可调端面车刀架3还包括刀架主体8,调 节螺杆9,挡板10,手轮11和端面车刀5;所述刀架主体8为上大下小的T形台阶体,T形台阶体的上大部中心开设有中、小、大三个台阶形的圆通孔,对应中圆通孔轴线的上侧面隔开设有2个螺纹通孔,中、小、大三个台阶形的圆通孔中按序安置有与中圆孔直径相匹配的端面车刀5和与小、大二个台阶圆孔直径相匹配的调节螺杆9;所述的端面车刀5的刀杆一端设有螺纹中心孔,刀杆对应T形台阶体的上侧面开设的2个螺纹通孔的外圆上轴向开设有一长平底键槽6;所述的调节螺杆9为小、大、小三段直径的圆柱体,小直径较长的一端设有与端面车刀5的刀杆螺纹中心孔相匹配外螺纹,小直径较短的一端伸出与刀架主体8端面相连接的挡板10的中心孔和手轮11相连接。
上述所述的刀架主体8的材料为钢材或铸铁。
上述所述的挡板10的材料为钢板。
上述所述的手轮11的圆周上设置有用于精确方便调节刀具之间距离等分刻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组合车刀架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主要是:
一是在切割车刀切割工件前,因垂直与切割车刀的端面车刀先将工件的端面、内外圆倒角加工好,二把车刀刀尖之间距离不变,即加工工件厚度能保持一致,另外由于端面车刀为可调节结构,能方便地调节二把车刀刀尖之间距,即工件的厚度。
二是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切断刀和可调节端面车刀在正常加工时,轴向距离相对固定,即加工零件的厚度固定,径向(中拖板)先用端面车刀加工好内外倒角、端面后,再进行切断加工,不需测量长度和转换刀架。加工下一个零件,只须把组合车刀架轴向移动即可。一次装夹的工件根据其直径和壁厚不同,伸出的长度也不同,一般装夹一次可加工六、七个零件。工件在 一次装夹后,用两把刀具分别对工件的几个表面进行加工,这样不仅缩短了切削基本时间,也相应的减少了辅助时间,由于两刀之间的距离固定,加工零件的厚度精度可控制在0.03mm以内,这样就可省去零件的半精加工,提高切削效率和产品质量。如换其他型号零件加工,只需调整两把刀具之间的距离。解决了车工切断加工零件时,厚度难保证的问题,同时节省材料,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是本实用新型可调组合车刀架结构简单,生产制作容易,成本低,使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组合车刀架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即可调端面车刀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架,2.切断刀,3.可调端面车刀架,4.螺钉,5.端面车刀,6.键槽,7.固定螺钉,8.刀架主体,9.调节螺杆,10.挡板,11.手轮,12.销钉。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组合车刀架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5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振实密度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清料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