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时钟弹簧的定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1176.5 | 申请日: | 201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7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岳广娜;周大永;刘卫国;吴成明;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5/00 | 分类号: | H01R35/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钟 弹簧 定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时钟弹簧,特别是一种时钟弹簧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时钟弹簧用于汽车方向盘安全气囊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旋转连接,通常安装在汽车方向盘的下方,汽车转向系统组合开关或转向系统托盘的上方。时钟弹簧一般设有圆环形底座,包括外圈、内圈、固定在外圈上的插接件、设在内圈上的夹紧件和扁平电缆。使用时连接在汽车方向盘上,内圈上施加顺时针转矩时,时钟弹簧被卷紧,卷紧后时钟弹簧各圈紧密接触紧抱在内圈上,松卷时释放扁平电缆,完全松卷时,扁平电缆各圈也紧密接触压紧在上盖内缘上。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曾公开了一种时钟弹簧【中国专利号:ZL200920077598.9;授权公告号:CN201466446U】,该时钟弹簧的机械结构只由下定子、上转子、下转子、编码轮四个主要零件构成,下转子坐落在下定子内部并与之转动配合,上转子从上方套入下转子,其盘面覆盖整个下定子,内顶面具有一圈与扁平线束接触的环形高抛光区域,编码轮套合在下转子下端。
虽然上述的时钟弹簧实现了汽车中电气控制系统的旋转连接,但其通过伸出壳体的线束护套与转向盘骨架的开槽配合后实现定位的,线束护套与凹槽之间通常存在间隙,在突然转动转向盘时,线束护套会与转向盘骨架碰撞并产生异响,频繁使用易导致时钟弹簧的线束护套磨损甚至损坏,丧失了转向盘与时钟弹簧的连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与转向盘骨架形成紧密贴靠的时钟弹簧的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时钟弹簧的定位结构,设于转向盘骨架和时钟弹簧之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抵靠转向盘骨架的若干个向外凸出的定位件,定位件均固设于上述时钟弹簧伸出的线束护套的内侧面上。
时钟弹簧具有呈环状的壳体,转向盘骨架上的轴能够穿过时钟弹簧的中心通孔,时钟弹簧的上端面伸出线束护套,转向盘骨架靠近线束护套的侧面上开设凹槽,线束护套能嵌入凹槽中且其朝向转向盘骨架的内侧面上固设有定位件,定位件凸出线束护套的内侧面并能抵靠凹槽的底面。
在上述的时钟弹簧的定位结构中,所述的定位件呈条形且平行线束护套的纵向设置。条形定位件均匀分布且贯彻线束护套内侧面的纵向长度,转向盘骨架侧面上的凹槽呈轴向设置,使定位件与凹槽的底面接触面积大。
在上述的时钟弹簧的定位结构中,所述的定位件具有用于抵靠转向盘骨架的尖角部。定位件的尖角部与转向盘骨架上凹槽的底面呈线接触,从而使线束护套便于安装入转向盘骨架的凹槽内。
在上述的时钟弹簧的定位结构中,所述的定位件与上述的线束护套呈一体结构。定位件可同时与线束护套一体制作成型,便于加工、提高了强度和稳定性。
在上述的时钟弹簧的定位结构中,所述的线束护套为塑料材质。塑料便于注塑成型且成本低廉、使用普遍广泛。
在上述的时钟弹簧的定位结构中,所述的定位件相互平行设置且个数为两个。两个定位件相对线束护套的中心线对称且平行设置,从而易于通过模具大规模生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时钟弹簧的定位结构通过定位件减少了转向盘骨架与线束护套之间的配合间隙,使时钟弹簧更为精确的定位,同时避免了转向盘转动时与线束护套的碰撞并产生的异响,从而提高了时钟弹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时钟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时钟弹簧与转向盘骨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向盘骨架;2、壳体;3、线束护套;4、定位件;4a、尖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时钟弹簧的定位结构设于转向盘骨架1和时钟弹簧之间,包括位于线束护套3的内侧面上的若干个定位件4。
时钟弹簧具有呈环状的壳体2,转向盘骨架1上的轴能够穿过时壳体2的中心通孔,使壳体2位于转向盘的下方。壳体2的上端面伸出线束护套3,转向盘骨架1靠近线束护套3的侧面上开设凹槽,线束护套3能嵌入凹槽中且其朝向转向盘骨架1的内侧面与凹槽底面之间存在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1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大容量接触器的安装装置
- 下一篇:可调式电缆扭转抱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