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抵近喷雾器组合灭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1729.6 | 申请日: | 201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3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荣;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夫特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00 | 分类号: | A62C3/00;A62C3/16;A62C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11264 | 代理人: | 安纪平;刘洪京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抵近 喷雾器 组合 灭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固定消防设施中的自动灭火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抵近喷雾器组合灭火系统,适用于电力、石油、化工、机场、港口、船舶和国防等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扑救户外储油罐类火灾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水或者在水中添加少量的水成膜灭火济,喷雾器都设置在外围,喷雾器直接将水或水成膜喷射和覆盖储油罐,射向火区的水雾被高温大量气化蒸发,要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的向着火区喷射,使着火对象冷却和窒息达到灭火。灭一台储油罐类火灾的用水量十分大。国家标准GB 50219-95《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第5.0.1条规定:“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用水可由市政给水管网、工厂消防给水管网、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并应确保用水量。”国家用标准来保障灭火所需要的大量用水量。
这种喷雾器设置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灭火时间过长灭火效率不高;2.用水量过大不符合节约水资源;3.缺水地区没法使用;4.寒冷地区不适合使用;5.投资成本高昂;6.维护困难费用大。
本实用新型抵近喷雾器组合灭火系统在结构上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发明,以期改变上述不足,使其更符合火场的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灭火效率高、水的用量少、投资成本低、适合各种环境使用的抵近喷雾器组合灭火系统,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抵近喷雾器组合灭火系统,包括主要由复数个灭火喷雾器组成的至少一抵近喷雾器组合,该抵近喷雾器组合通过管道与灭火药液供给源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近喷雾器组合均抵近设置在保护区域内起火部位的根部。
进一步地讲,所述灭火喷雾器均设置在固定支架上。
所述灭火喷雾器均设置在框式支架上。
所述灭火喷雾器均设置在分叉式支架上。
所述灭火喷雾器均设置在环式支架上。
所述灭火喷雾器于保护区域内设置的高度、指向起火部位的角度根据起火部位在保护区域内的分布位置而定。
所述灭火喷雾器的雾化角度根据起火部位在保护区域内的分布位置而定。
所述抵近喷雾器组合灭火系统通过双管路与灭火药液供给源连通。
针对现有的各种类型的灭火喷雾器系统的诸多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发现针对保护区域内易起火部位的分布位置,采用将灭火喷雾器抵近设置在起火部位根部的方式,可实现以较少的灭火药液快速的扑灭火焰,并从源头上消除火灾,其原因在于,燃烧行为均发生在起火部位根部,在将灭火喷雾器抵近起火部位根部时,其喷射的灭火药液可在短时间内直接集中至起火部位根部上,从而使起火部位根部迅速被覆盖、降温,直至火焰完全被熄灭。
需要指出的是,本案中抵近喷雾器组合于保护区域内设置的高度、所指向的角度、喷雾强度以及其自身的雾化角度,均根据保护区域内不同起火部位而设置,以达到快速灭火之目标。
进一步地讲,所述灭火喷雾器均设置在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针对不同的灭火对象分为框式支架、分叉式支架、环式支架等。
另外,本案中优选采用主要由高性能灭火药剂和水形成的灭火药液,其灭火性能高(灭火速度是普通灭火剂的6~10倍,降温快、高效隔热、不复燃、能消除有害浓烟且环保无腐蚀,用量小,成本低,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但能扑灭A类火灾、B类火灾,而且能扑灭D类的镁、钛金属火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抵近喷雾器组合灭火系统灭火耗时短、效率高、灭火药液用量少、成本低,且适用范围广,可在电力、石油、化工、机场、港口、船舶和国防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抵近喷雾器组合灭火系统(框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抵近喷雾器组合灭火系统(框式、分叉式结构)正视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抵近喷雾器组合灭火系统(框式、分叉式结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3中抵近喷雾器组合灭火系统(环式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夫特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夫特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17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