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受电弓压力检测用双弓隔断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7737.3 | 申请日: | 201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3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渝;杨凯;高晓蓉;赵全轲;王泽勇;王黎;彭建平;彭朝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主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B60L5/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受电弓 压力 检测 用双弓 隔断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受电弓压力检测用双弓隔断设备。
背景技术
在高速电气化铁路系统中,机车必须保持稳定的受流状态,即要求受电弓与接触线间要有一定的接触压力:当接触压力过小时,易造成离线,即受电弓脱离接触线并产生拉弧;当接触压力过大时,接触线抬升量过大,使接触线局部弯曲,引起接触线疲劳损伤,同时使接触线磨耗增大,严重时造成弓网事故。我国机车,尤其是新开行的高速动车组具有开行密度大,运行里程长,运行环境复杂,运行速度等级不一等特点,对受电弓的接触压力及检测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申请人的ZL200720082607.4号专利“机车受电弓接触压力在线动态检测装置”公开了一种受电弓压力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后续的实际应用中发现,对于单个机车受电弓工作时,它对受电弓工作位接触压力(即接触网受到受电弓的向上抬升力)的检测结果非常准确可靠。而当存在一个机车同时升双弓,或者当机车联挂经过检测区间,前后机车各升起一个受电弓依次通过检测位,由检测位的受电弓压力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即多弓同时检测时,邻近的受电弓之间会相互影响,主要原因是非检测位的受电弓的工作位接触压力会使接触网向上抬升,接触网的该垂向(抬升)位移所引起的作用力会传递到检测位的接触网,使检测传感器处产生一个叠加的垂向(抬升)作用力,从而使当前检测位的受电弓的接触压力增大,造成检测结果偏大。从而对单机车受电弓工作的实际工况的接触压力无法正确识别与检测。对于使用单位而言,虽然也可以通过管理制度,要求每次经过检测区间只能升一个受电弓,但这样效率较低,在实际运用当中,都希望能够对多个受电弓一次性检测。这样能够极大地发挥设备的效率,及时可靠的掌握受电弓的状态。
基于此,对原有受电弓工作位接触压力检测系统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在保证受电弓检测精度的前提下,能够同时对多弓进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机车受电弓压力检测用双弓隔断设备,在同时对两个以上的受电弓进行接触压力检测时,使用该设备能够消除相邻受电弓间的相互干扰,使检测结果更可靠、更准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车受电弓压力检测用双弓隔断设备,其结构特点是:
轨道外侧的立柱内侧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通过绝缘的连接架与隔断器固定相连;
隔断器的具体结构为:工作平台与连接架固定连接,工作平台的底部固定有横向滑轨,横向滑座套合在横向滑轨上,竖直的升降杆的中下部螺杆连接在横向滑座的螺母中,升降杆的下端与一轴承的外圈法兰连接,该轴承的内圈与连杆的上端部固定连接,连杆的下端连接一纵向滑块,接触网夹子上部的纵向滑轨套合在纵向滑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在检修线上进行两个以上的受电弓接触压力同时检测时,在在机车压力受电弓接触动态压力检测装置的前、后各安装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双弓隔断设备,前、后隔断设备的距离小于机车前后弓或连挂车前后弓之间的距离,并调整隔断设备的升降杆的垂直位置,使其接触网夹子与该处接触网的静态高度一致,再将横向滑座沿横向滑轨滑动使接触网夹子横向位置与接触网的静态位置一致,然后将接触网用接触网夹子夹住。即完成检测前的安装工作,随后机车驶入检修线,即可由机车受电弓接触压力在线动态检测装置对依次通过的多个受电弓同时进行接触压力检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多个受电弓同时进行接触压力检测时,由于隔断设备的接触网夹子的垂向高度在升降杆的垂向位置调好后,即固定不再变化。从而两个以上的受电弓升弓检测时,任一位置的受电弓的工作位接触压力均会使其所在位置的接触网向上抬升;但前或后隔断设备外的非检测区域的受电弓产生的接触网垂向(抬升)位移所引起的作用力不会传递到前、后隔断设备内的检测区域的接触网,从而避免了非检测区域的受电弓工作接触压力,对检测区域接触网产生叠加垂向(抬升)作用力的影响,保证检测区域的接触网的垂向作用力,只由检测区域受电弓的工作位接触压力决定,使接触网在线压力检测装置对多弓依次进行检测时,各个受电弓的工作状态互不影响,能够正确识别与检测出单机车受电弓工作实际工况的接触压力。解决了多弓同时检测的难题,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主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主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7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