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齿轮箱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6069.2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3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姜巨标;雷亚平;杜生超;郭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7/04;F16J15/44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孙忠浩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轨道交通 车辆 齿轮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箱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齿轮箱。
背景技术
在申请号为200720039153.2,名称为“高速车轴齿轮箱箱体”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介绍了一种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高速车轴齿轮箱箱体,它由上箱体和下箱体固定连接而成,上箱体和下箱体的各轴承座均由结合面分为上、下两半,上箱体和下箱体两端的圆弧分别与两端对应轴承座的圆孔为同心圆,上箱体与下箱体的外表面均设有加强筋。在该技术方案中,箱体的结合面是呈水平布置,由于焊接缺陷、残余的焊接应力以及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中的各种振动和很大的温度差异,使箱体的焊缝经常出现开裂,造成齿轮箱因漏油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通常,扭力杆设置在箱体的输入端的外侧。在转向架宽度变窄的情况下,联轴节轴向空间变小,对电机轴与齿轮箱输入轴轴心位移差补偿量变小,而在箱体的端面设置扭力杆,却不能实现吊杆及齿轮箱必须尽量缩小轴心的位移差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齿轮箱,以便于拆卸、注油、观察油位、缩小电机轴与齿轮箱输入轴轴心位移差,解决联轴节对电机轴与齿轮箱输入轴轴心位移差补偿量不足的问题,并且在保证润滑油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齿轮箱中的油封占据的空间较小,满足整体装配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齿轮箱,包括箱体、输出轴和输入轴,箱体由前至后分别布置车轴轴承座和输入轴轴承座;箱体表面分布加强筋,该加强筋由轴承座向外缘延伸;输入轴穿过输入轴轴承座,输出轴穿过车轴轴承座,输出轴和输入轴通过齿轮连接;轴与箱体的结合部设置迷宫式油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的结合面通过车轴轴承座轴心线,该结合面呈倾斜布置,输入轴轴承座位于下箱体;下箱体端面设置安全鼻;下箱体端面底端设置扭力杆连接点。
所述的下箱体上设置注油口。
所述的下箱体一侧设置油位观测口。
所述的迷宫式油封由一个内静环、一个外静环和一个甩油环组成;内静环和外静环分别与箱体连接,甩油环与轴连接,并且甩油环位于内静环和外静环之间;内静环和箱体之间形成进油腔;该甩油环一侧平面上有两个凸台,另一侧是光滑平面;外静环与甩油环相对的一侧设有与甩油环上的两个凸台相互配合的凹槽;内静环与箱体之间形成第一回油腔;甩油环、内静环和外静环三者之间形成第二回油腔。
所述的外静环和甩油环之间形成排水腔,并且在外静环中设有与该排水腔相通的排水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小运行时齿轮箱输入轴与电机轴中心的位移差。下箱体端面底端设置扭力杆连接点。扭力杆的设置,可以减小运行时齿轮箱输入轴与电机轴中心的位移差。
2.充分保证齿轮箱的正常运转。在下箱体端面设有安全鼻。当齿轮箱体上的扭力杆断裂时,防止齿轮箱的转动,可以保持齿轮箱的正常运转。
3.便于观察油位。下箱体设置注油口和油位观测口,可以看到最高油位线和最低油位线。这样便于观察油位。
4.便于拆卸和安装。将结合面由原先的水平布置改为倾斜布置,一方面可以方便拆卸和维修,另一方面可以为扭力杆的布置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5.减小齿轮箱中的油封的轴向距离,进而缩小油封占据的空间。该齿轮箱中的内静环、外静环和甩油环数量均为一个,该甩油环一侧平面上有两个凸台,另一侧是光滑平面;外静环与甩油环相对的一侧设有与甩油环上的两个凸台相互配合的凹槽;内静环与箱体之间形成第一回油腔;甩油环、内静环和外静环三者之间形成第二回油腔。通过优化内静环、外静环和甩油环的结构,将背景技术中的多个内静环和外静环减少为一个。这样,齿轮箱中的油封的轴向距离减小,进而油封占据的空间较小。
6.有效排除外部渗入箱体的水,保证箱体正常运行。在外静环的和甩油环之间形成排水腔,外静环中设有与该排水腔相通的排水道。这样,甩油环上设置的凸台,可以让甩油环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保证外部的水等杂质沿着凸台台阶进入排水腔,进而流出箱体,避免其进入油封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向剖视图,为箱体上的输入轴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黑色加粗线条是润滑油进入进油腔的线路。
图5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黑色加粗线条是润滑油在第一回油腔中回油的线路。
图6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黑色加粗线条是润滑油在第二回油腔中回油的线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6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