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氢卟吩类光敏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611771.6 申请日: 2010-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2068436A 公开(公告)日: 2011-05-25
发明(设计)人: 陈志龙;李福民;张薇莉;张丹萍;郑皓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华大学;陈志龙
主分类号: A61K31/5377 分类号: A61K31/5377;A61K41/00;A61P35/00;C07D487/22;A01N43/90;A01P7/04
代理公司: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代理人: 黄志达;谢文凯
地址: 201620 上海市***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卟吩 光敏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光敏剂及其制备和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氢卟吩类光敏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光动力疗法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新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临床研究以来,已经在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进展,目前光动力疗法不仅局限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其他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也表现出良好的前景。 

在光动力治疗中,光敏剂作为能量的载体、反应的桥梁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代光敏剂是以1993年在荷兰上市的第一个光敏剂photofrin II为代表,它是组成复杂的血卟啉衍生物的混合物,其适应症为肿瘤;第二代光敏剂以卟啉类衍生物为主,该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明确,有较高的纯度,较好的光热稳定性,红光区的吸收较强,同时通过对卟啉环的化学修饰可以调节光敏剂的疏水分配系数,有利于光敏剂在病变组织的吸收和聚积,是较为理想得光敏剂。二代光敏剂中发展的另一重点之一是二氢卟吩类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绿素类和细菌卟吩,是卟啉结构中一个吡咯环上的双键被还原后的产物。这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光物理性质,在可见区吸收波长长且吸收强。从理论角度讲,这类化合物表现出了适合PDT药物的特性,具有开发成PDT药物的巨大潜力。目前已经上市的二氢卟吩类光动力药物主要有Temoporfin和Talaporfin,它们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人类用光作为医疗技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PDT方得到长足发展。目前PDT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如肺癌、皮肤癌、食管癌、膀胱癌、头颈部癌等)、视网膜黄斑变性、光化性角化病、鲜红斑痣、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疾患的治疗,应用前景十分可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介-四〔3-(4-吗啉基甲基)-4-甲氧基苯基〕二氢卟吩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本发明采用以对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和氮烷基化反应对其进行修饰,然后和吡咯进行环合而制得卟吩,最后经还原剂还原得到芳基取代的二氢卟吩类化合物,该合成路线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一种二氢卟吩类光敏剂,名称为中介-四〔3-(4-吗啉基甲基)-4-甲氧基苯基〕二氢卟吩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本发明的一种二氢卟吩类光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以对甲氧基苯甲醛为初始原料,通过氯甲基化反应,氮烷基化反应,最后得到间位是胺取代的对甲氧基苯甲醛,其合成路线为: 

(2)间位是胺取代的对甲氧基苯甲醛,在Lewis酸催化下,与吡咯进行环合而制得卟吩类化合物,其合成路线为: 

(3)上述制得的卟吩类化合物经还原剂还原,除去溶剂,残余物经硅胶柱层析洗脱,收集产物得到二氢卟吩类化合物,其合成路线为: 

所述步骤(1)中的氯甲基化反应的试剂是甲醛,浓盐酸和无水氯化锌;反应的时间为0.5h~1h;氮烷基化反应的溶剂可以是DMF或乙腈,反应温度为有机溶剂的回流温度,反应时间为2h~3h;进行反应的胺具体是吗啉。 

所述步骤(2)中的进行反应的醛和吡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Lewis酸可以是BF3·Et2O、丙酸或是蒙脱土k10,其中优先选择丙酸;反应时间为0.5~1h。 

所述步骤(3)中的还原剂可以为:对甲苯磺酰肼和吡啶,水合肼或硼烷,其中优先选择对甲苯磺酰肼和吡啶;洗脱液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醇的混合溶剂。 

本发明的中介-四〔3-(4-吗啉基甲基)-4-甲氧基苯基〕二氢卟吩化合物作为光敏剂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类疾病和作为光活化杀虫剂。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介-四〔3-(4-吗啉基甲基)-4-甲氧基苯基〕二氢卟吩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吸收波长长而且强,增加了穿透能力,而且在四吡咯化合物的5,10,15,20位引入了极性基团,提高了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有利于光敏剂通过血液被输送到病灶,也有利于光敏剂穿透细胞壁,而使其在肿瘤细胞中有高度的选择性吸收,是较为理想得光敏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陈志龙,未经东华大学;陈志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17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含PI3K抑制剂和PERK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201710123267.3
  • 王绍祥;王绍其;王晓;王艳;王熙昊;常港;陈家杰 - 深圳大学
  • 2017-03-03 - 2019-10-25 - A61K31/5377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PI3K抑制剂和PERK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防治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PI3K抑制剂和PERK抑制剂在单独使用时,均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联合用药后,该类药物组合物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凋亡、抑制细胞集落形成,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用药,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该药物组合物对人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较低的毒性,同时对肿瘤细胞具备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望最终提高治疗癌症的效果,可应用于制备抗肿瘤的药物领域。
  • DNA依赖性蛋白激酶特异性抑制剂在制备防治肾纤维化药物中的用途-201910531059.6
  • 杨运文;游然;于婧;张爱华;贾占军;刘素雯;高慧萍;王佩培 - 南京市儿童医院
  • 2019-06-19 - 2019-09-06 - A61K31/5377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NA依赖性蛋白激酶特异性抑制剂在制备防治肾纤维化药物中的用途。进一步的,所述的DNA依赖性蛋白激酶活性的抑制剂为NU7441。本发明的DNA‑PK活性抑制剂是DNA‑PK催化亚基的选择性抑制剂,可减轻单侧输尿管梗阻诱导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NU7441通过特异性抑制DNA‑PK激活,进而抑制了mTOR的异常激活,抑制了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细胞转换,显著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在TGF‑β1刺激下胶原蛋白的产生,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和肾功能,起到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作用。本发明为防治肾脏纤维化相关病症提供有效的临床药物。
  • 利奈唑胺联合氟康唑的抗真菌产品及其应用-201710294988.0
  • 孙淑娟;禄梦娇;鲁春燕;刘凤喜;石津意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2017-04-28 - 2019-06-21 - A61K31/5377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奈唑胺联合氟康唑的抗真菌产品及其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试验研究表明,联合应用时利奈唑胺与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μg/ml、1μg/ml,同时所述利奈唑胺和氟康唑的有效浓度配比为氟康唑:利奈唑胺=1:32。本发明定量评价了利奈唑胺与氟康唑的联合抗真菌作用,分析了其对氟康唑的增敏效果,并进行了体外与体内的系统评价,结果发现,利奈唑胺可明显增强氟康唑抗真菌作用,并且降低FLC的最低有效浓度,降低抗真菌药物的用药量,从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新药的开发及老药新用提供了研究方向。
  • 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201910131821.1
  • 耿德春;郭晓斌;柏家祥;葛高然;徐耀增;杨惠林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2019-02-22 - 2019-05-17 - A61K31/5377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同时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药物组合物。通过应用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观察吉非替尼对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治疗作用,并分析骨溶解的各项指标,从而阐明吉非替尼干预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作用机制。人工假体长期磨损产生的微小颗粒能上调RANKL的表达,活化RANKL通路,引起破骨细胞活化,目前被认为是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重要机制,而吉非替尼通过抑制此通路,抑制破骨细胞活化,这是吉非替尼对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防治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阿魏酸吉非替尼组合物及在制备防治人肿瘤药物的用途-201910123796.2
  • 刘立仁;潘博宇 - 天津市肿瘤医院
  • 2019-02-19 - 2019-04-09 - A61K31/5377
  • 本发明公开了阿魏酸吉非替尼组合物及在制备防治人肿瘤药物的用途,阿魏酸吉非替尼组合物,包括阿魏酸和吉非替尼。本发明运用细胞生物功能实验证明:将阿魏酸与吉非替尼在质量比(25.10‑150.64):1范围内联合配伍运用可较好地协同抑制人恶性肿瘤细胞的活性,且能减少吉非替尼的用量,同时起到减毒的作用,因此体现出对肿瘤的发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可以将阿魏酸与吉非替尼组合成组合物作为有效成分制备防治人肿瘤的药物。
  •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201610257341.6
  • 靳令经;朱融融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2016-04-22 - 2019-04-09 - A61K31/5377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中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1)在每只动物皮下注射大麻素受体拮抗剂,每天一次,连续5~15天;(2)将步骤(1)中得到的动物样本进行检测运动协调性的实验;(3)取步骤(2)评估后动物的脑部组织进行检测,即得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通过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动物模型具有造模成功率高,无其他毒副作用的优点,且获得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大麻素系统与帕金森病的病理进程的机制,进而筛选用于延缓、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霉酚酸酯在制备治疗白癜风的药物中的用途-201811465719.7
  • 郭远;李遇梅 -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 2018-12-03 - 2019-04-05 - A61K31/5377
  • 本发明涉及医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霉酚酸酯的新用途,更具体涉及霉酚酸酯在制备治疗白癜风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通过建立氢醌诱导的色素脱失模型,在黑素细胞功能缺失的动物上涂抹霉酚酸酯外用制剂,促进白癜风皮损处复色的局部疗效,具有很好的色素恢复效果。通过相关鉴定证实色素恢复后的皮损黑素细胞相关蛋白及基因富集,扩大了霉酚酸酯的应用范围,扩大了白癜风患者用药的选择。
  • 以人FKBP51蛋白为靶点的先导化合物及筛选方法与应用-201610300719.6
  • 王志平;何永兴;武丹 - 兰州大学
  • 2016-04-26 - 2018-12-28 - A61K31/5377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人FKBP51蛋白为靶点的先导化合物及筛选方法与应用,属于生化制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将FKBP51的FK1结构域作为受体,选取其FK506结合口袋,利用Glide程序进行分子对接,从150多万个化合物中虚拟筛选得到了150个小分子化合物,进行荧光淬灭实验验证了这些化合物与FK1的结合作用,研究了靶蛋白与对接效应强的化合物结合特性,选取LNCaP和DU145两种细胞验证了筛得的小分子化合物抗前列腺癌细胞活性,同时对FKBP51与小分子先导化合物形成的复合物进行了结构生物学研究,本发明还建立了CRPC的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评估了先导化合物对CRPC的有效性,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了先导化合物与靶蛋白的作用机制和规律,为治疗普通前列腺癌及CRPC的新药研发提供基础。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