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固或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6738.0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1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周继承;游志敏;谢放华;廖立民;阳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8/00 | 分类号: | B01J8/00;B01J29/90;C07C61/08;C07C51/36;C07C49/403;C07C45/33;C07C35/08;C07C29/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相催化 反应 方法 | ||
1.一种气-液-固或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法,该方法包括加入原料和催化剂、进行多相的催化反应、气相分离、气体输出、分离精制和输出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固体,其颗粒粒度为1-80微米;对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气相分离后得到气体和液固混合物,对气体进行气体输出处理,对液固混合物利用催化反应系统压差进行膜分离得到固体部分和液体部分,固体部分为固体催化剂颗粒的残留物,对液体部分经过分离精制处理后得到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固或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是采用无机金属膜微孔穿流过滤技术,穿流过滤操作压差0.15-0.8兆帕,将催化剂固体颗粒残留物从液固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无机金属膜的微孔尺寸能阻止颗粒直径最小的催化剂固体颗粒残留物通过,无机金属膜穿流过滤操作的截流率100%;所述膜分离的通量为每小时每平方米800-2500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固或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金属膜的微孔直径为0.5-2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气-液-固或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反应的温度为摄氏150-200度,压力为0.8-2.2兆帕。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气-液-固或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反应的温度为摄氏165-170度,压力为1.0-2.0兆帕。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气-液-固或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催化反应、气体分离和膜分离耦合集成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配合专用程序,实现自动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固或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催化反应、气体分离和膜分离耦合集成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配合专用程序,实现自动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气-液-固或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固体颗粒残留物进行催化剂再生处理后供重复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固或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固体颗粒残留物进行催化剂再生处理后供重复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固或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固体颗粒残留物进行催化剂再生处理后供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673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