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鸡球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0640.4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2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忠;安同伟;孟祥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3 | 分类号: | A61K36/73;A61P33/02;A61K3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球虫病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兽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鸡球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鸡球虫病(Coccidiosis in Chicken)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
病原为原虫中的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球虫。世界各国已经记载的鸡球虫种类共有13种之多,我国已发现9个种。不同种的球虫,在鸡肠道内寄生部位不一样,其致病力也不相同。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寄生于盲肠,致病力最强;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寄生于小肠中三分之一段,致病力强;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寄生于小肠,以中段为主,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前段,有一定的致病作用,严重感染时引起肠壁增厚和肠道出血等病变;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哈氏艾美耳球虫(E.haKgani)寄生在小肠前段,致病力较低,可能引起肠粘膜的卡他性炎症;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寄生在小肠前三分之一段,致病力低,一般无肉眼可见的病变。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寄生于小肠后段,盲肠根部,有一定的致病力,能引起肠道点状出血和卡他性炎症;变位艾美耳球虫(E.mivati)寄生于小肠、直肠和盲肠。有一定的致病力,轻度感染时肠道的浆膜和粘膜上出现单个的、包含卵囊的斑块,严重感染时可出现散在的或集中的斑点。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药物。使用的药物有化学合成的和抗生素两大类,从1936年首次出现专用抗球虫药以来,已报道的抗球虫药达40余种,现今广泛使用的有20种。我国养鸡生产上使用的抗球虫药品种,包括进口的和国产的,共有十余种。传统的中草药或汤剂及现用西药只是在解热、驱虫方面起作用,而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球虫对机体的困扰。长期滥用抗生素、磺胺类和一些化学药品,使球虫产生了耐药性,使用剂量大大增加而疗效却有所下降,不断加大养殖成本,还增加了药物在畜禽体内的残留及其毒副作用对人体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鸡球虫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含有抗球虫、止血、解热、疏肝、利胆、提升免疫力、抗病毒有效成分,无毒副作用,并且不会发生药物残留,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对球虫的杀灭率高且无耐药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鸡球虫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鸡球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组合物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比为:
青蒿 30-80份;
仙鹤草 5-20份;
何首乌 5-20份;
白头翁 2-15份;
肉桂 2-15份;
雄黄 1-10份;
常山 1-10份。
而且,该中药组合物的组分及其最优重量份数比为:
青蒿 60份;
仙鹤草 10份;
何首乌 10份;
白头翁 6份;
肉桂 5份;
雄黄 2份;
常山 2份。
一种治疗鸡球虫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步骤为:
(1).按重量配比分别称取青蒿、仙鹤草、何首乌、白头翁、肉桂、雄黄、常山进行粉碎,并且分别全部通过四号筛;
(2).将过筛后的青蒿、仙鹤草、何首乌、白头翁、肉桂、雄黄、常山放入混合机里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治疗鸡球虫病的中药组合物成品。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治疗鸡球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含有青蒿、雄黄、常山,有很好的清热、驱虫作用,仙鹤草、白头翁、何首乌有很好的止痢解毒、收敛止血、提升免疫力作用、尤其对隐形感染鸡只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对机体的排毒、疏肝、利胆、提高免疫力作用明显。
2.本治疗鸡球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广谱高效,对胃酸相当稳定,内服后吸收良好,不受水温、酸碱度影响,同时在极低浓度以及较短时间内就可达到血药峰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0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