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热膜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5422.6 | 申请日: | 2010-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6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瑞勇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发热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热膜及该电热膜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热膜是一种新型的发热元件,与常用的电阻丝、红外线等加热形式相比,具有发热效率高、发热速度快、不易老化、寿命长等优点。但是现有的电热膜由于成份以及制作方法上的缺陷,仍然存在不稳定、产品制作良品率不高等缺点,难以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质量稳定、制作合格率高、适合于各种环境的电热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按重量比,该电热膜成份为:四氯化锡:20%~40%,四氯化钛:25%~35%,二氯化钙:0.2%~0.3%,三氯化铋:0.1%~0.3%,乙醇:20%~40%,水:5%~7%。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热膜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热膜制作中良品率不高的缺陷。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适量四氯化锡、四氯化钛、二氯化钙、三氯化铋、乙醇、水放入混合加热机中混合加热,加热温度为65~75摄氏度,搅拌均匀,使固体成分完全溶解,冷却至常温;
2).将溶解后的混合液过滤得处理液;
3).将处理液通过负压喷枪在加热炉中喷涂至电热膜载体表面形成电热膜层,加热炉温度为650~750摄氏度;
4).在电热膜层两端表面涂上氧化银浆,放入电极加工炉烘烤,使氧化银浆与电热膜层熔合为一体,烘烤温度为400~500摄氏度,形成电热膜成品。
其中,所述的电热膜载体为玻璃或陶瓷或云母或碳化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发热效率高,具有较强的物理化学性能,适合于各种环境中使用,加热后无氧化和老化现象,制作方便,良品率高,并且可根据载体形状需要制作成各种形式,应用非常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叙: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按重量比,其成份为:
四氯化锡:33%,四氯化钛:30%,二氯化钙:0.3%,三氯化铋:0.2%,乙醇:30%,水:6.5%。
按照上述配比,制作时:首先将四氯化锡、四氯化钛、二氯化钙、三氯化铋、乙醇、水放入混合加热机中混合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65~75摄氏度之间,搅拌均匀,使固体成分完全溶解,冷却至常温;然后将溶解后的混合液过滤得处理液;再将处理液通过负压喷枪在加热炉中喷涂至电热膜载体表面形成电热膜层,加热炉温度控制在650~750摄氏度之间;最后在电热膜层两端表面涂上氧化银浆,放入电极加工炉烘烤,使氧化银浆与电热膜层熔合为一体,烘烤温度控制在400~500摄氏度之间,由此形成电热膜成品。
其中,所述的电热膜载体为玻璃或陶瓷或云母或碳化硅。
除此之外,所述电热膜具体组分也可以为其他数字,如四氯化锡可为20%~40%之间任一值,如20%或30%或40%等;四氯化钛可为25%~35%之间任一值,如25%或35%等;二氯化钙可为0.2%~ 0.3%之间任一值,如0.2%或0.15%等;三氯化铋可为0.1%~0.3%之间任一值,如0.1%或0.3%等;乙醇可为20%~40%之间任一值,如20%或40%等;水可为5%~7%之间任一值,如5%或6%或7%等,其效果均与上述具体方案相当,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以上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同在本发明构思下存在其它的实现方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实现的优选方案,并非限定性穷举,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瑞勇,未经李瑞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54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