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导电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3059.6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5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姚函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 | 分类号: | C09D11/10;C09J163/00;C09J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2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导电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油墨,特别是一种低温导电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也可用作常温导电胶。
背景技术
低温导电油墨由细金属粉末和低温固化热性树脂制成适用于网印刷。可广泛用于薄膜开关、柔性刷电,在VC,PET和PC等片材上均可使用,有着良好的印刷性、导电性、抗氧化性、硬度和极强的附着力。广泛应用于通讯制品(移动电话)、电脑(笔记本)、便携式电子产品、消费电子、网络硬件(服务器等)、医疗仪器、家用电子产品和航天及国防等电子设备。它的性能远远优异于传统电路器材,且具有环保、高效和节能等特点,其成本也与传统材料接近,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然而一般低温浆料在应用中,印刷后必须加热烘烤;并且温度在80摄氏度以上,花费大概20分钟。如果可以减少加热烘烤这一环节,或在较低温下加热,这可减少能耗,节约成本,加快效率。并且有的材料耐不了高温,低温浆料不好应用。本低温导电油墨由金属粉末和热塑性树脂精研合成,适合于耐不了高温的材料,或者没有条件加热的产品。可小范围用于电导要求不高的薄膜开关、软性电路、屏蔽电路、电脑键盘电路和其他低温材料的导电浆料;同时用于金属、塑料、薄膜、玻璃等多种材料的导电粘接和导电密封做导电胶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良低温导电油墨,可用于薄膜开关、柔性印刷电路,在计算机键盘,笔记本键盘和诸如微波炉、洗衣机等家电领域可小范围的应用。同时用于导电粘接和导电密封做导电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油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导电油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油墨分别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
A组份:
热固性树脂 20-30%;
片状金属粉末 65-70%;
球状金属粉末 1-5%;
偶联剂 0.5-1%;
B组份:
固化剂 2-5%;
分散剂 0.1-0.5%。
所述热固性树脂为环氧树脂。
所述片状金属粉末半径为0.1-10μm的片状金属粉末;选用铜粉、银粉或镍粉。
所述球状金属粉末半径为0.1-6μm的球状粉末;选用铜粉、银粉或镍粉。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KH-551、KH-590或KH-602。
所述固化剂选用改性胺固化剂,改性脂肪胺、改性芳香胺或改性多元胺。
所述分散剂为DA型分散剂。
本发明还给出了该导电油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制备A组份:将重量百分比的20-30%热固性树脂、65-70%片状金属粉末、1-5%球状金属粉末和0.5-1%偶联剂原料充分混合,然后使用三辊研磨机按照一千克每遍3-15分钟研磨分散5至8遍,使之形成均匀的混合相,备用;
制备B组份:将质量百分比的2-5%固化剂和0.1-0.5%分散剂,使用搅拌机分散,使之形成均匀的混合相,备用;
将A组份和B组份在常温或低温下混合,即得导电油墨。
本发明使用的环氧树脂+固化剂体系是常温或低温下实现固化的。因此,本浆料A组分和B组分相搅拌混合均匀后,在应用时可在常温中或低温下实现固化成膜。减少加热烘烤这一环节;或者在大概50℃下加热。可小范围适用于耐不了高温的材料,同时用于导电粘接和导电密封做导电胶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
除另有说明,本发明下述所采用的原料加入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实施例1
A组份:
环氧树脂 25%;
片状银粉 67%
球状银粉 3.5%;
KH-550 1%
B组份:
改性脂肪胺 3%;
DA型分散剂 0.5%。
上述导电油墨组份中所述的金属粉末要求选用片状粉末,半径为0.1-10μm。
上述导电油墨组份中所述的金属粉末要求选用球状粉末,半径为0.1-6μm。
制备A组份:将上述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片状金属银粉末、球状金属银粉末和偶联剂KH-550原料充分混合,然后使用三辊研磨机(SDV1300、瑞士布勒)研磨分散6遍(一千克每遍3分钟),使之形成均匀的混合相,即得A组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集团公司,未经彩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3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V-高附着力底漆
- 下一篇:一种吸墨涂层用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