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物体流量监测系统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7762.6 | 申请日: | 201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5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秦宁宁;徐保国;熊伟丽;陈树;刘飞;徐进富;黄翀鹏;徐国强;孙顺远;何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84/18 | 分类号: | H04W84/18;G01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秀丽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网络 物体 流量 监测 系统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物体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监测节点与基站节点组成,基站节点与监测节点之间组成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基站节点为星型网络的中心;监测节点之间组成链状拓扑结构,监测节点将监测数据沿所在链状路由,采用多跳通信的方式向基站节点方向传递;所述监测节点安装有红外热释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物体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基站节点采集得到的监测数据通过串口通信送给上位机进行流量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物体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预先设定或者上位机在线设置的方式,实现对监测节点的无线射频收发模块进行功率调整;在低级发射功率模式下,监测节点间通信距离较短;在高级发射功率模式下,监测节点通信距离较远;在中级发射功率模式下,监测节点间通信距离介于前两种发射模式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物体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节点由无线射频收发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电源模块,红外热释传感器和模/数转换模块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物体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释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移动产生的热释信息电流;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传感器感应到的热释信息模拟电流量转换为数字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物体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节点由无线射频收发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物体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完成对转换成数字量的感应信息数据和接收到其他节点转发数据的基本处理;所述无线射频收发模块用于监测节点间数据的无线通信;所述电源模块实现单一电源对其他模块和部件的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物体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所感应信息的基本处理具体体现为:监测节点的数据处理模块仅筛选出本地监测节点监测到的新数据,连同接收到其他节点转发的数据,按照指定的数据包结构装载,再按照预先指定的时钟周期,将装载好的数据包发送给下一个监测节点进行转发,直到数据被送到基站节点。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物体流量监测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上位机预先设定门限量,上位机用户根据收集到的热释信息数字量,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门限量,来判断监测节点周围是否有物体经过;上位机用户根据收集到的热释信息数字量超过门限量多少,判断物体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77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