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前后轮刹车的刹车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83160.3 | 申请日: | 201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8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洪铭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铭泽 | 
| 主分类号: | B62L3/08 | 分类号: | B62L3/08;B62L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后轮 刹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剎车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比例式调配制动力的剎车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已知的前后轮同步剎车的剎车把手结构包括一剎车把手1,该剎车把手1包含有一连接部2;一固定座3以枢轴连接的方式与剎车把手1连接,以及一连动组件4,该连动组件4包含有一连杆5,该连杆5以枢轴连接的方式与剎车把手1的连接部2连接,以及两拉杆6分别枢轴连接在连杆5的两端,并且可限位在固定座3的前导孔7和后导孔8内,可以拉动前轮剎车线W1和后轮剎车线W2;当剎车把手1拉动连动组件4时,可以带动两拉杆6产生位移,并同时拉动前轮剎车线W1和后轮剎车线W2,而使前后轮同时被制动。
然而这种剎车把手结构利用杠杆式的连动组件4来拉动前轮剎车线W1和后轮剎车线W2,虽然可以使前后轮同步剎车,但是因为无法有效地调配前后轮的制动力道,使得车速骤然停止时,容易造成车体翻仰、偏摆或剎车死锁,从而危害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比例调配制动力的剎车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和功效,本发明的控制前后轮剎车的剎车结构包括:
一剎车把手,所述剎车把手的前端包含有一连接端部;
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以可转动方式与所述剎车把手的所述连接端部连接;和
一力量调配装置,所述力量调配装置位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力量调配装置包含有一操作件,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剎车把手的所述连接端部成为连动关系,所述操作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分别接纳有一第一剎车线和一第二剎车线,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通过所述操作件的作用使所述第一刹车线和第二剎车线具有比例剎车和先后制动力,以提升剎车制动的安全性和剎车制动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力量调配装置还包含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剎车把手的所述连接端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一轴杆以偏心和可转动方式与所述操作件连接而成为连动关系,所述轴杆安装有一扭力弹簧,以使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通过所述操作件以杠杆力臂比例和扭力弹簧的作用方式具有比例剎车和先后制动力。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包含有多个调整孔,以供所述扭力弹簧的顶端插入任一所述调整孔中。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还包含至少一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锁入所述操作件中,以使所述操作件被定位而无法自由转动。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还包含有一第一弹性组件和一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拉杆中,且套装设置在所述第一剎车线上,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拉杆中,且套装设置在所述第二剎车线,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的磅数和长度不同,以使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产生比例式的制动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磅数比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磅数小,且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长度长。
本发明的剎车结构可以供使用者选择以杠杆力臂或者两条不同荷重的弹性组件作为比例式剎车制动力,以提升剎车制动的安全性和剎车制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已知的剎车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B为已知的剎车结构的断面图;
图1C为已知的剎车结构的动作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刹车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剎车结构的断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剎车结构的力量调配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A为本发明的剎车结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的剎车结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的剎车结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刹车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的刹车结构的力量调配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A为本发明的刹车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的刹车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8C为本发明的剎车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铭泽,未经洪铭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31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骨密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能间接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