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浓缩芦笋清汁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0301.X | 申请日: | 201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长生;孙德林;赵鲁玉;韩广钧;朱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菏泽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84;A23L2/7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41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缩 芦笋 制备 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浓缩芦笋清汁的制备工艺。
(二)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营养意识发生了根本改变,在满足于吃饱、喝好美食的话题下,营养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课题对国家而言已成为国民生活品质与否的特征,同时营养对人们的健康影响也已被消费者所认识,政府及消费者对绿色健康、营养保健食品的需要已达到迫切及强烈的地步,如何将占据人们生活主要地位的饮品、食品在传统的基础上,生产成为既营养保健又具有一定功能的饮品、食品已迫在眉睫。
芦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称其芦笋是因为主要供食用的嫩茎像芦苇的嫩茎和竹笋,芦笋以其独特鲜美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国际流行的高档保健蔬菜。近年来,芦笋加工有了较快的发展,速冻芦笋、芦笋罐头、芦笋酒相继问世,芦笋汁的生产工艺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如专利号CN92106568.X公开的芦笋清汁及其制造工艺和专利号99112112公开的无色无异味芦笋汁及其制备方法。
上述两种芦笋清汁生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对芦笋的开发利用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其生产工艺环节却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加工过程工艺的问题,破坏了芦笋自身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导致其营养药用成分的残留;二是产品保质期及存在二次沉淀现象;三是色、香、味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色泽暗淡、失光、混浊,香味不和谐并带有泥浆味,不具备芦笋典型的优雅风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风味、品质良好,加工先进、科学的浓缩芦笋清汁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浓缩芦笋清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以芦笋下脚料为原料经破碎、灭酶、冷却、榨汁、灭菌、酶解、澄清、浓缩、二次澄清、硅藻土过滤、超微过滤、后浓缩、无菌灌装及完善的澄清技术工艺加工而成。
下面首先对芦笋整体及芦笋汁营养成分进行简要分析:
(1)芦笋与芦笋汁的主要成分见表1:
芦笋皮中水分与去皮芦笋相近,除有机酸含量略低于去皮芦笋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去皮芦笋高0.4%,蛋白质含量高0.14%,维生素C含量高97.8微克/克。
表1
(2)氨基酸:芦笋皮和枝叶中氨基酸总量依次比去皮芦笋高12.27%,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330微克/克、16280微克/克和2050微克/克,依次占总量的35.55%、38.63%和28.91%,枝叶与去皮芦笋相比,人体所必需氨基酸中差异最大的是亮氨酸,两者分别相差8.10和2.43倍,其余的也在6.19-7.85倍之间,芦笋皮与去皮芦笋中每种必选氨基酸的差异为28%-48%。
表2芦笋下脚料和枝叶和芦笋汁的氨基酸含量(u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菏泽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未经菏泽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03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