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稠吡咯啶-9-乙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6037.4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4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金柏峰;周永达;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永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乙酸 盐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稠吡咯啶-9-乙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稠吡咯啶-9-乙酸盐酸盐是治疗心脏病药物吡西卡尼的中间体,所述双稠吡咯啶-9-乙酸盐酸盐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吡西卡尼[N-(2,6-二甲基苯基)-8-双稠吡咯-乙酰胺盐酸盐半水合物]为一口服有效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特别用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或不能耐受的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很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抗胆碱效应。吡西卡尼有以下药动学特点:胃肠道吸收快,无肝脏首关效应,半衰期短。这些药动学特点使吡西卡尼具有起效快、药物不易蓄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优点。国外于1981年开始开发吡西卡尼。1991年3月29日作为抗心率失常Ic类药在日本上市,是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的主要拳头产品,上市剂型为片剂。1993年1月,该产品新增加了抗心动过速适应症,并开发了注射剂,临床上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动过速的急救。国内于2003年开始有吡西卡尼的新适应症临床申报,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中国专利《吡咯嗪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1038452A)公开了一种利用1,7二氯-4-庚酮与氨、丙酮合氰化氢以及NaOH进行反应制备7α-氰基-2,3,5,6,7α-六氢-吡咯嗪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并未给出双稠吡咯啶-9-乙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另外,有报道披露用生物提取方法来生产双稠吡咯啶-9-乙酸盐酸盐。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据统计,世界上约有6000种植物含有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因此可以通过从这些植物中提取双稠吡咯啶生物碱,然后再加工合成双稠吡咯啶-9-乙酸盐酸盐。但是,植物提取的方法工艺复杂、成本高、纯度低,而且提取的量很少,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得率高、纯度好、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双稠吡咯啶-9-乙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稠吡咯啶-9-乙酸盐酸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双稠吡咯啶氯酸盐的制备;
步骤2)双稠吡咯啶-9-乙氰的制备;
步骤3)双稠吡咯啶-9-乙酸盐酸盐的制备。
首先,制备双稠吡咯啶氯酸盐,其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1,7-二对硝基苯磺酸酯-4-庚酮,所述1,7-二对硝基苯磺酸酯-4-庚酮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I)所示。
(2)向装有低温循环装置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浓氨水和氯化铵,将反应体系冷却到-10℃,然后加入所述1,7-二对硝基苯磺酸酯-4-庚酮,再通入过量氨气,控制反应温度在5-10℃、压强为5-10MPa的条件下反应10-20小时。
(3)反应结束后减压除去溶剂,用二氯甲烷(DCM)洗涤残余固体物,抽滤,得淡黄色粗品,再用有机溶剂混合液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双稠吡咯啶氯酸盐,所述双稠吡咯啶氯酸盐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II)所示。
优选的,所述浓氨水的用量是所述1,7-二对硝基苯磺酸酯-4-庚酮质量的1-1.5倍。
进一步的,所述机溶剂混合液是由异丙醇与甲醇组成。
优选的,所述异丙醇与甲醇的体积比为3-4∶1。
然后,制备双稠吡咯啶-9-乙氰,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一步反应制得的双稠吡咯啶氯酸盐加入到反应容器中,然后再依次加入1,4-二氧六环和氰基乙酸钠(NCCH2COONa)。
(2)机械搅拌使充分溶解,同时升温至80-100℃,反应2-4小时。
(3)用薄层色谱法(TLC)跟踪反应过程,反应结束后,抽滤,旋干后得粗品双稠吡咯啶-9-乙氰,所述双稠吡咯啶-9-乙氰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V)所示。
所述反应方程式如下:
优选的,所述双稠吡咯啶氯酸盐与所述氰基乙酸钠的当量比是1∶1-1.5。
优选的,所述1,4-二氧六环的用量为所述双稠吡咯啶氯酸盐的4-6倍。
最后,制备双稠吡咯啶-9-乙酸盐酸盐,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一步反应制得的双稠吡咯啶-9-乙氰溶解于30-36%的浓盐酸(HCl)中,加热至90-120℃,反应3-5小时。反应方程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永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永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6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