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渐变侧槽吸油管的油冷却机吸油优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4005.0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0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陶建峰;陈晨;赵径舟;刘成良;王旭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21/04 | 分类号: | F15B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渐变 侧槽吸 油管 冷却 机吸油 优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液压冷却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具有渐变侧槽吸油管的油冷却机吸油优化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驱动的精密设备(如高精度数控液压机等)受油温影响,系统精度波动较大。为保证系统精度,常采用油冷却机强制循环油箱内的液压油,对油温进行控制;油冷却机的油温控制效果除与油冷却机本身性能有关外,还与其吸、排油口在油箱上的安装位置有关。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进行分析,《用LO型油冷却机控制机床油温》(中国设备管理,2000,3:23)中给出了油冷却机吸、排油口在油箱上的安装位置的示意图;示意图中油冷却机吸油管从油箱上部伸入油箱,与系统回油管靠近;油冷却机的回油管亦从油箱上部伸入油箱,与系统吸油管靠近。对于较高的大容积油箱,上述吸油管布置方式使得强制式油冷却机的冷却效率与吸油安全之间存在矛盾:为了使更多热油吸入油冷却机被冷却,吸油口下端应尽量靠近液面,因为低密度的热油浮于上层;油箱越高,油温在高度方向上的变化就越明显。另一方面,油箱内液面高度并非恒定不变,系统正常供油及泄漏等因素都有可能使液面下降,导致吸油管脱离液面,进而令油冷却机无法正常吸油;为此,吸油管应深入液面下方以确保吸油安全,但液面下方越深处油液温度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锥台形吸油管的油冷却机吸油优化装置,利用锥台形吸油管,使油冷却机能更多地吸入热油,同时避免因液面下降导致油冷却机无法吸入油液,从而在改善冷却效率的同时,保证吸油安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上支承环、锥台形吸油管、下支承环、L型不锈钢管、法兰盘、耐油橡胶密封垫、油箱壁、弹簧垫圈和螺钉,其中:锥台形吸油管的扩口端与上支承环同心焊接连接,锥台形吸油管的缩口端与下支承环的一端同心焊接连接,下支承环的另一端与L型不锈钢管的进口端同心焊接连接,L型不锈钢管出口端与带通孔的法兰盘同心焊接连接,法兰盘与油箱壁间设置耐油橡胶密封垫,螺钉穿过弹簧垫圈、油箱壁及耐油橡胶密封垫上的通孔,拧入法兰盘上的螺纹孔将法兰盘隔着耐油橡胶密封垫固定在油箱壁上。
所述的锥台形吸油管包括:扩口端、缩口端和通道体,其中:通道体的两端分别为扩口端和缩口端,扩口端与上支承环同心焊接连接,缩口端与下支承环同心焊接连接。
所述的锥台形吸油管的对称轴与液面垂直,锥台形吸油管的通道体上轴对称设有两条宽度按幂函数规律变化的侧槽,该侧槽的宽度自下而上(自缩口端向扩口端)由零宽度开始逐渐扩张;
所述的侧槽的宽度变化规律满足:以锥台形吸油管的锥台轴线为z轴,锥台轴线与锥台缩口端端面交点为原点O,则高度z处的侧槽宽度b(z)=2·k·zm,其中:指数m≥1,系数k满足D为锥台缩口端直径,H为锥台高度,π-2α为锥角;
所述的L型不锈钢管包括:进口端、L型通道体、出口端,其中:L型通道体的两端分别为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与下支承环同心焊接连接,出口端与带通孔的法兰盘同心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油冷却器吸油时,锥台形吸油管侧槽上宽下窄,上部油液流入管内所遇液阻小于下部油液流入管内所遇液阻,因此可保证有更多上层油液被吸入油冷却机。2)当油液液面下降,因锥台形吸油管上有宽度渐变的侧槽,油冷却机仍能吸到油液,且侧槽仍为上宽下窄,因此在保障油冷却机可靠吸油的同时,仍能保证有更多上层油液被吸入油冷却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支承环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
图3为锥台形吸油管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
图4为下支承环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
图5为L型不锈钢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法兰盘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
图7为耐油橡胶密封垫示意图。
其中:a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
图中:1上支承环、2锥台形吸油管、3下支承环、4L型不锈钢管、5法兰盘、6耐油橡胶密封垫、7弹簧垫圈、8螺钉、9油箱壁、锥台形吸油管扩口端10、锥台形吸油管缩口端11、锥台形吸油管通道体12、L型不锈钢管进口端13、L型不锈钢管通道体14、L型不锈钢管出口端1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40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氧化皮吹气装置
- 下一篇:连铸板坯侵入式水口在线烘烤炉的保护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15B 一般流体工作系统;流体压力执行机构,如伺服马达;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流体压力系统的零部件
F15B21-00 流体致动系统的共有特征;不包含在本小类其他各组中的流体压力致动系统或其部件
F15B21-02 .来自存储或定时装置的程序控制的伺服马达系统;所用的控制装置
F15B21-04 .同流体性能有关的各种专门措施,例如,排气、黏度变化的补偿、冷却、过滤、预防涡流
F15B21-06 .特殊流体的利用,例如液体金属;使用上述流体的流体压力系统的特殊利用及其控制部件
F15B21-08 .包括电控设备的伺服马达系统
F15B21-10 .延迟装置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