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经行浮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3968.2 | 申请日: | 201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2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王文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20;A61K9/48;A61K9/14;A61K9/16;A61K9/00;A61P15/00;A61P7/10;A61K35/64;A61K33/12;A61K3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浮肿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经行浮肿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药的治疗经行浮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每值经前或经期,头面四肢浮肿者,称为“经行浮肿”,或称为“经来遍身浮肿”,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范围,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主要症状是: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胫踝虚浮、压之凹痕,并感双腿困乏沉重,以及眼睑颜面甚至全身浮肿。其主要病机是脾肾阳虚,水湿运化不良,或肝气郁滞,水湿宣泄不通所至,值经期血气下注冲任,脾肾俞虚或气血雍滞,水湿泛溢肌肤而浮肿。本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3-5天即开始浮肿,经净后浮肿自然消退。除浮肿外无心、肝、肾等功能方面的损害。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经行浮肿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健脾温肾、理气行滞、利水消肿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的治疗经行浮肿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的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什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几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经行浮肿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经行浮的中药组合物,主要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麻黄1~50份、桂枝1~100份、干姜1~100份、薄荷1~30份、蝉蜕1~30份、柴胡1~120份、天花粉1~100份、黄芩1~120份、黄连1~100份、秦皮1~120份、苦参1~100份、白癣皮1~100份、金银花1~100份、连翘1~100份、蒲公英1~100份、地丁1~100份、茯苓1~150份、地骨皮1~100份、大黄1~100份、莱菔子1~100份、苍术1~100份、厚朴1~100份、关木通1~50份、车前子1~100份、薏苡仁1~150份、泽泻1~100份、冬瓜皮1~120份、玉米须1~100份、泽漆1~100份、滑石1~100份、地肤子1~100份、海金沙1~100份、石韦1~100份。
优选为:
麻黄15份、桂枝30份、干姜30份、薄荷10份、蝉蜕10份、柴胡30份、天花粉20份、黄芩30份、黄连20份、秦皮30份、苦参20份、白癣皮20份、金银花20份、连翘20份、蒲公英20份、地丁20份、茯苓100份、地骨皮20份、大黄20份、莱菔子30份、苍术20份、厚朴20份、关木通15份、车前子30份、薏苡仁100份、泽泻30份、冬瓜皮50份、玉米须20份、泽漆20份、滑石20份、地肤子20份、海金沙30份、石韦30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用量还可以是:
茵陈1~100份、金钱草1~120份、珍珠草1~100份、虎杖1~100份、枳实1~150份、陈皮1~150份、广木香1~120份、川楝子1~150份、香附子1~150份、桃仁1~50份、红花1~50份、三棱1~50份、莪术1~50份、穿山甲1~50份、大腹皮1~100份、白术1~100份、山药1~150份。
优选为:
茵陈30份、金钱草30份、珍珠草20份、虎杖20份、枳实50份、陈皮100份、广木香30份、川楝子100份、香附子100份、桃仁15份、红花15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穿山甲20份、大腹皮30份、白术30份、山药50份。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于中医五脏阴阳辨证纲领的创新思路,结合泰一和浦创新理论体系“万病归宗理论”、“五脏阴阳辨证纲领”、“三维守恒调控法则”和临床治疗“双合原则”作为指导,结合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变的规律,按照创新药物体系进行分类,形成以“五脏基本功能调整、阴阳平衡协调方”为君,“五脏主要病机调整方”为臣,“重大疾病治疗方”为佐,“临床基本症状对症治疗方”为使的中药成药“创新药物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3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生物浮床及工艺
- 下一篇:蚵仔炸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