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竹山楂苹果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5905.4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6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霞;蓝高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1/3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竹 山楂 苹果 复合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玉竹、山楂、苹果为原料 的复合型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多种玉竹的的干燥根茎,在我国是常用的中药材。玉 竹性味甘平,具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的功效,主治热病伤阴、咳嗽烦 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等症。《本草拾遗》载“主聪明、调血气、 令人强壮”。《日华子本草》载“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 腰脚疼痛、天行热狂”。玉竹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糖苷、生物碱、黏液质、 淀粉、鞣质、氨基酸、维生素A、烟酸等多种成分。现代研究表明,玉竹具有扩 张冠脉、降血脂、降血糖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因此在保健食品中得到广泛 的应用,并且其综合利用经济价值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玉竹属药 膳两用植物,目前,国内内需主要以药用为主,多功能性食品及饮品尚未被 国人普遍认可。
山楂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还含有 黄酮类、内酯、糖类、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而且所含的解 脂酶具有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主治饮食积滞、 胸膈痞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山楂中含有萜类及黄酮类等药物成分,具有 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并且具有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脂及 胆固醇含量的功能。
苹果中含有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还能有效地降低胆 固醇;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多吃苹果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 部免受污染和烟尘的影响;苹果中含有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 可以减少患肺癌的危险,并且能够预防铅中毒;苹果特有的香味可以缓解因 压力过大而造成的不良情绪,而且还具有提神醒脑之功效;苹果中富含粗纤 维,可促进肠胃蠕动,协助人体顺利排出废物,减少有害物质对皮肤的危害; 苹果中含有大量的镁、硫、铁,铜、碘、锰、锌等微量元素,可使皮肤细腻、 润滑、红润有光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饮料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在目前 市场上出售的以玉竹为原料制成的饮料中,大多是以玉竹作为单一原料或由 玉竹与其它中草药复配而制成,这种饮料无疑口感欠佳,并且营养成分不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感好、营养成分全面 的玉竹山楂苹果复合饮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玉竹山楂苹果复合饮料的制备方 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玉竹山楂苹果复合饮料包括以重量计 的下列原料:
玉竹提取液50-60 山楂汁10-20 苹果汁30-40
蔗糖0-4 柠檬酸0-0.4
所述的玉竹提取液是将经过粉碎的玉竹粉置于水中浸泡0.5-4小时,玉 竹粉与水的用量比为1g∶10~30mL,然后在70-95℃的水浴中提取1-2小时, 提取次数为1-3次,过滤并合并滤液而制成。
所述的山楂汁是将洗净、切碎后的山楂果置于水中,山楂果与水的用量 比为1g∶5-10mL,然后加热至9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20-40分钟,之后浸 提3小时,最后过滤掉残渣而制成。
所述的苹果汁是将洗净、去皮、去核、切分后的苹果浸泡在含1-3%抗坏 血酸的水中10-30分钟,从水中取出后用榨汁机榨汁并分离出残渣而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玉竹山楂苹果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 步骤:
1)将玉竹经粉碎、浸泡、热水提取、过滤后而制成玉竹提取液;
2)将山楂果经破碎、热水提取、过滤后而制成山楂汁;
3)将苹果经去皮、去核、破碎、护色、压榨、过滤后而制成苹果汁;
4)调配:将上述制成的玉竹提取液、山楂汁和苹果汁以50-60∶10-20∶ 30-4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然后按0-4及0-0.4的重量比加入作为甜味剂的蔗 糖和作为酸味剂的柠檬酸,由此形成混合物;
5)脱气:采用脱气机对上述调配成的混合物进行脱气;
6)均质:采用均质机对上述脱气后的混合物进行均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59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水源除湿空调热水三用机组
- 下一篇: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