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方向盘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7537.0 | 申请日: | 201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7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藏田英辅;饭岛真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04 | 分类号: | B62D1/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方向盘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方向盘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用方向盘(以下称方向盘)具备圆环状的轮缘部、中央的轮毂部以及连结两者的轮辐部。这样的方向盘通过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的芯骨构成骨架。即,芯骨具备构成轮缘部骨架的轮缘部芯骨(轮缘部)、构成轮毂部底面骨架的底面芯骨(轮毂部)以及连结在两者间的连结芯骨。并且,通过在该芯骨上覆盖由聚氨基甲酸酯等形成的树脂层,形成方向盘的外观形状。
在此,关于上述方向盘的轮缘部的形状,在考虑图案设计性和操作性等的基础上,开发出各种形状的方向盘,例如形成为正圆形状、椭圆形状、扁平形状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所谓扁平形状是将轮缘部在径向压扁的形状,具体地说,是以轮缘部的一处的直径和与该处的直径正交的其它直径的长度不同的方式形成的形状。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一处的直径及其它的直径中,将长的直径的延伸方向作为长轴方向,将短的直径的延伸方向作为短轴方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551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46004号公报
但是,为了制造上述各种形状的轮缘部,首先分别制造与希望的轮缘部的形状对应的类型的芯骨,仿照该芯骨的形状覆盖树脂层。由此,能够制造具有上述那样各种形状的轮缘部的方向盘。
但是,由于根据方向盘的形状分开制作芯骨,因此存在制造成本增加,并且制造效率也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及制造效率的提高的基础上,能够制造具有希望形状的方向盘的车辆用方向盘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车辆用方向盘具备方向盘主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方向盘10),该方向盘主体具备圆环状的轮缘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轮缘部11)和安装在转向管柱侧的轮毂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轮毂部12),所述方向盘主体具有:金属制的芯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芯骨21),其构成所述方向盘主体的骨架;树脂层(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层22),其至少覆盖所述轮缘部的所述芯骨,所述车辆用方向盘的特征在于,
所述轮缘部的所述芯骨具备圆弧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圆弧部30)以及偏移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偏移部31),所述圆弧部以所述轮毂部为中心,从所述轮毂部的中心到所述偏移部的距离比从所述轮毂部的中心到所述圆弧部的距离短,
所述树脂层具备:覆盖所述圆弧部的圆弧部树脂层(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圆弧部树脂层150)以及覆盖所述偏移部的偏移部树脂层(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偏移部树脂层152),所述树脂层形成为:比所述偏移部更靠径向外侧的所述偏移部树脂层的厚度厚于比所述圆弧部更靠径向外侧的所述圆弧部树脂层的厚度,并且所述树脂层形成为正圆形状。
根据本发明,在树脂层内,由于在比圆弧部更靠径向内侧的部位配置偏移部,因此能够将偏移部树脂层的从轮毂部的中心起算的距离以及圆弧部树脂层的从轮毂部的中心起算的距离设定为相等的距离。即,通过在偏移部树脂层内的任意位置配置偏移部,能够在树脂层内允许偏移部的偏移量。因此,由于使用具有偏移部的非正圆的芯骨就能够形成正圆形状的方向盘,因此不需要按每个方向盘的形状都分开制作芯骨。
由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和制造效率的提高,能够容易制造具有希望形状的方向盘。
另外,由于不仅不用变更芯骨的类型而使用同一芯骨,而且还能够制造具有希望形状的方向盘,因此能够快速应对方向盘的类型变更等要求,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的自由度。
另外,提供一种车辆用方向盘,其具备方向盘主体,该方向盘主体具备圆环状的轮缘部和安装在转向管柱侧的轮毂部,所述方向盘主体具有金属制的芯骨和树脂层,所述金属制的芯骨构成所述方向盘主体的骨架,所述树脂层至少覆盖所述轮缘部的所述芯骨,所述车辆用方向盘的特征在于,
所述轮缘部的所述芯骨具备圆弧部以及偏移部,所述圆弧部以所述轮毂部为中心,从所述轮毂部的中心到所述偏移部的距离比从所述轮毂部的中心到所述圆弧部的距离短,
所述树脂层具备覆盖所述圆弧部的圆弧部树脂层(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圆弧部树脂层50)以及覆盖所述偏移部的偏移部树脂层(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偏移部树脂层52),
所述树脂层形成为:比所述偏移部更靠径向外侧的所述偏移部树脂层的厚度薄于比所述圆弧部更靠径向外侧的所述圆弧部树脂层的厚度,由所述偏移部树脂层形成有扁平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75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