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重组质粒DNA疫苗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2643.3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8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鼎峰;刘勇;周德胜;张春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8/00 | 分类号: | A61K48/00;A61K39/29;A61P31/20;A61P1/16;C12N1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乙型肝炎 重组 质粒 dna 疫苗 | ||
1.一种用于治疗乙肝的重组质粒DNA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疫苗质粒DNA疫苗携带乙肝病毒蛋白编码基因,并含有大肠杆菌复制起始点ColE1、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序列Kan、以及来源于SV40的增强子元件Enhancer、转录调控元件内含子Intron1、来源于HBV转录后调节元件HPRE及免疫调节元件CpG,所述乙肝病毒蛋白编码基因受增强子、巨细胞病毒启动子、转录调控元件Intron1及转录后调节元件HPRE和牛生长激素基因的聚腺苷酸信号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质粒DNA疫苗,其特征是所述的乙肝病毒蛋白编码基因为乙肝病毒包膜中蛋白S2S蛋白的编码基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组质粒DNA疫苗,其特征是所述的S2S蛋白编码基因是指HBV包膜蛋白中的C亚型preS2S蛋白的编码基因。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重组质粒DNA疫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先构建重组质粒载体骨架pOE-EKS,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No.1所标示的核苷酸序列:
以pDRVISV1.0为模板,以Primer1与Primer2为引物,其中引物2为5’末端磷酸化的引物,扩增获得大小为748bp的复制子区域(Ori),同时引入EcoRI、KpnI及SwaI酶切位点;
Primer1:5’-GGAATTCGGGGTACCATTTAAATTTGAACGTTCGCAAtATGTGAGCAAAAGGCCAGC-3’
Primer2:5’-CGGCGCGCGCCGAAAACGACGATTGCGAACGTTCAACCCGTAGAAAAGATCAAAGG-3’
以pDRVISV1.0为模板,以Primer3与Primer4为引物,其中引物3为5’末端磷酸化的引物,扩增获得大小为1056bp的卡那抗性标记基因(Kan),同时引入EcoRI酶切位点;
Primer3:5’-tcgtcgttttcggcgcgcgccgTTGAACGTTCGCAAtTCAAGTCAGCGTAATGCTC-3’
Primer4:5’-GGAATTCGGCGCGCGCCGAAAACGACGATGCGAACGTTCAAGAAAGCCACGTTGTGTCT-3’
将上述两个片段分别以EcoRI进行单酶切,连接后构建重组克隆pOK-EKS;
(2)构建重组质粒DNA疫苗pRec2.0-cPreS2.S
将合成基因cPreS2S通过XhoI+XbaI双酶切与SalI+XbaI双酶切的载体pHPRE连接,构建获得重组克隆pHPRE-cPreS2S;
以pDRVISV1.0为模板,以Primer5与Primer6为引物,扩增获得大小为271bp的BGHpolyA区,同时在上游引入BamHI酶切位点,下游引入BglII-EcoRV-SalI-KpnI酶切位点;通过BamHI+KpnI双酶切后克隆入BglII+KpnI双酶切的pHPRE-cPreS2S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HPRE’-cPreS2S;
Primer5:5’-CGGGATCCgctgtgcct tctagttgccag-3’
Primer6:5’-GGGGTACCGTCGACAACGTTGATATCAACGTTAGATCTCATAGAGCCCACCGCATCC-3’
通过EcoRI+KpnI将重组质粒pHPRE’-cPreS2S的cPreS2S表达盒克隆入载体pOK-EKS中,构建重组质粒pRec2.0-cPreS2S,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No.2所标示的核苷酸序列。
5.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重组质粒DNA疫苗的组合物。
6.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重组质粒DNA疫苗在制备具有预防和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具有预防和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264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