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体表面纳米粒子处理技术(直接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0903.5 | 申请日: | 2010-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0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镜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8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体 表面 纳米 粒子 处理 技术 直接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纳米粒子在基础领域的应用,针对固体物体表面的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纳米粒子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制作技术主要是物理和化学两钟方法。自然界中荷叶不粘水,是因为荷叶表面的结构特殊,表面是一层荷叶有机纳米粒子的均匀分布,表面的致密纳米粒子与纳米粒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有别于分子与分子、原子与原子之间的排列结构。受此启发,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不粘水的领带和不粘水的服装,却忽视了对固体表面的纳米粒子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物理高温升华的方法制取物质纳米粒子,将其纳米粒子直接喷涂、作用于被处理物体表面。由于高温灼热的纳米粒子与被处理物体表面的巨大温差,纳米粒子与被处理物体表面接触是一个吸放热的过程,接触的瞬间会出现冷凝效应,从而达到物体表面纳米粒子化。物体表面纳米粒子化即可达到荷叶不粘水、不粘油的仿生效果。
这种直接处理法适用于纳米粒子与被处理物体表面为同一物质属性时,如纳米玻璃粒子对玻璃制品、陶瓷制品的表面处理。对金属制品的处理应在真空环境内进行,因高温灼热的纳米金属粒子会同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合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1.利用高频技术制取纳米粒子的过程中,用保温且耐高温的导管将其纳米粒子直接导出,将管口的蒸汽状纳米粒子直接喷涂于被处理物体表面,灼热的 纳米粒子作用于被处理物体表面会被迅速冷凝,粘合在该物体表面,从而使被处理物体表面纳米粒子化。
2.这种技术成败的关键在于纳米粒子喷出管口与被处理物体表面之间的距离掌握,具体做法:纳米粒子喷出管口朝上,被处理物体表面在管口上方水平移动,目的是保持温差。距离的掌握也很重要,太近,可能会使被处理物体表面液化,太远,被处理物体表面粘附的纳米粒子不牢。所以,管口与被处理物体表面应水平移动、距离适中,且均匀喷涂。
3.本处理技术适用于纳米粒子与被处理物体表面为同一物质属性时。
4.经处理后的物体表面应手触有涩感即告处理完毕。被处理物体表面光反射率低,呈亚光状,无贼光,不粘水,不粘油;如附着有灰尘,水冲即掉,便于清洁,可广泛应用于加工制造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镜,未经张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0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