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无线控制系统和方法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0356.2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0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尚传;金荣洪;陈家林;黄祥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配天(安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 |
地址: | 2334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无线 控制系统 方法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具体涉及汽车无线控制系统和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每一辆汽车都具有各种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然而汽车每一种功能的实现都需要电子设备参与,而且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强,电子器件的种类和比例也随之增加,这使汽车的控制系统变得很复杂,所以汽车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经常需要通信。
现有的汽车内部设备之间一般采用有线总线的方式进行通信,由于车辆内部设备众多,因此通信的线束会很多,并且经常交织,这使在工业环境下布线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会大幅度增加,电缆线的安装和改变布局极不容易,在化学侵蚀、物理振动、有毒气体等环境中,对电缆线的潜在损害也很难避免,而且对系统的检测和诊断过程也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无线控制系统和方法及终端,能使汽车的各测控终端与中控终端之间以无线的方式通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无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控终端和至少两个测控终端;
所述每个测控终端,用于检测该测控终端对应对象的状态,生成状态报告,并通过无线方式将所述状态报告发送给所述中控终端;
所述中控终端用于通过无线的方式接收所述每个测控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
所述的汽车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括:所述测控终端对应对象的具体状态信息或告警信息。
所述的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中控终端还用于根据测控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向测控终端发送相应的控制命令;
所述测控终端还用于根据中控终端的命令进行相应的处理。
所述的汽车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括所述测控终端对应的标识信息;所述中控终端还用于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查找各测控终端对应的优先级,按照测控终端对应优先级的高低,依次对各测控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进行相应处理。
一种汽车无线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测控终端检测该测控终端对应对象的状态;
所述测控终端根据所述对象的状态生成相应的状态报告;
所述测控终端将所述状态报告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中控终端;
所述中控终端通过无线方式接收所述测控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
所述的汽车无线控制方法,其中,所述中控终端通过无线方式接收所述每个测控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之后,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中控终端根据测控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向测控终端发送相应的控制命令;
所述测控终端根据中控终端的命令进行相应的处理。
所述的汽车无线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括测控终端对应的标识信息;所述中控终端通过无线方式接收测控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之后,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中控终端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查找各个测控终端对应的优先级,按照测控终端对应优先级的高低,依次对各测控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进行相应处理。
一种测控终端,其中,包括:信息检测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第一无线收发单元;
所述信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测控终端对应对象的状态;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信息检测单元检测对象的状态生成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单元,用于将所述状态报告以无线的方式发送给中控终端。
所述的测控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中控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中控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种中控终端,其中,包括:第二无线收发单元和状态报告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单元,用于通过无线的方式接收测控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
所述状态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测控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向测控终端发送相应的控制命令。
所述的中控终端,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括测控终端对应的标识信息,所述状态报告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并查找各测控终端对应的优先级,按照测控终端对应优先级的高低,依次对所述各测控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进行相应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测控终端以无线传输的方式与中控终端通信,降低了汽车生产布线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避免了化学侵蚀、物理振动、有毒气体等环境中,对电缆线的潜在损害,而且也方便了汽车系统的检测和诊断。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配天(安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配天(安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03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