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废弃草莓叶制备氨氮吸附剂的方法及吸附剂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0794.0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3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伟;董元华;刘云;王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C02F1/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建清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废弃 草莓 制备 吸附剂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中的水污染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废弃草莓叶制备氨氮 吸附剂的方法及吸附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过量的氨氮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后会促使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中溶解氧,毒害 鱼类等水生生物,严重会造成水体发臭变质。水体氨氮含量过高还增加工业水净化的成 本,甚至危害的人体健康。因此,工农业生产中含过量氨氮的废水需要处理达到排放标 准后才能进入环境。常用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法有硝化反硝化法、吹脱与气提法和化学沉 淀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成本高,过程复杂,且易产生二次污染。吸附法因为更加经济高 效和环境友好,在近几十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吸附法选用对氨离子有很强选择性的多孔材料作为吸附剂以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此 法具有投资省、工艺简单、占地小、操作较为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于中低浓度的氨氮 废水处理。现在利用吸附法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大多是利用矿物作为吸附剂原料,如CN 200410099024.3公开了一种利用粉末沸石去除原水中氨氮的方法,CN 200910085043.3公 开了一种以天然锰矿为吸附剂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寻找采集方便、成本低廉且处理工 艺简单的吸附剂材料一直是吸附法去除氨氮的研究方向。
植物材料是自然界中另一种良好的吸附材料,相对矿物材料来说其采集更为方便, 成本更为低廉,专一性更强,而且是农业废物的再利用,变废为宝。因此,植物材料已 经作为吸附剂在处理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研究中广泛应用。CN 200610089747.4公开了一 种豆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CN 200710134018.0公开了一种 处理工业废水中阳离子染料的天然植物材料和方法,吸附材料是柚子皮。CN 200810036977.3公开了一种桂圆壳在吸附重金属离子中的应用及使用桂圆壳吸附重金属 离子的方法。CN200810064219.2公开了一种新型重金属离子植物吸附剂及其制各与应用 方法,吸附剂原料是假苍耳地上部分器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吸附法去除水体氨氮中存在的吸附材料的选择问题,提供一 种成本低廉、采集方便、工艺简单的水体氨氮的天然植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废弃草莓叶制备氨氮吸附剂的方法,对废弃的草莓叶进行洗涤、 晾干、烘干、粉碎并筛分,得到吸附剂。
利用废弃草莓叶制备氨氮吸附剂的方法,采集果实采收后废弃的草莓叶;将草莓叶 洗净;洗涤后的草莓叶置于室内阴干,以去除叶片表面的水滴;晾干后的草莓叶先在105 ℃下杀青15分钟后,然后在70℃烘10小时以烘干;烘干后的草莓叶机械粉碎,然后以 标准筛筛分至30~200目。
氨氮吸附剂的应用,将吸附剂投加到含氨氮的水溶液中并在振荡器上振荡去除水体 中的氨氮。氨氮吸附剂的应用,吸附剂的适宜投加剂量为4~12g/L,适宜处理的氨氮浓 度为10~100mg/L。振荡适宜温度为10℃~50℃,振荡适宜速度为150~300r/min,适宜振 荡时间为20~30小时。可处理氨氮水溶液的pH范围为3~11,优选氨氮水溶液的pH值为 5~8。
有益效果:本发明以天然植物材料草莓叶为原料,属于废物利用,成本十分低廉。 且在同类吸附剂中,草莓叶的预处理十分简便容易,不需要化学方法改性等特殊处理过 程,仅通过简单洗涤、晾干、烘干、粉碎并筛分就可得到吸附剂,工艺简单。草莓叶在 常温下就对氨氮有很高的吸附率。其产品对水体氨氮有专一性,吸附效率高,不会对水 体及水生生物产生毒害。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粒径下草莓叶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效果。
图2为不同剂量下草莓叶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效果。
图3为不同氨氮浓度下草莓叶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效果。
图4为不同溶液pH下草莓叶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替代手段,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7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自闭式地漏
- 下一篇:一种牢固的市政防冻排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