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级可变气门升程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87615.1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8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爽 |
主分类号: | F02D13/02 | 分类号: | F02D13/02;F01L1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王东煜 |
地址: | 024035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级 可变 气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气门升程机构,特别是涉及无级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石油资源的紧缺,油价不断地攀升和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出台,改善发动机的油耗、环保性能显得更为紧迫。传统的发动机气门升程技术多数都是使用的有级升程,即分二个或三个升程,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对可燃气进入需求量也不同,发动机处于低转速、低负荷只需较小的进气量即可满足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在满足动力输出的工况下可降低燃油消耗率,而发动机处于高速、高负荷时,又需要较大的进气量,而且高速下,发动机充气时间会缩短,进气量不足,具有限制发动机动力的局限性,所以有必要改变发动机气门升程过程,以满足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进气量需求,从而改善发动机动力输出性能和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以及燃油在缸内充分燃烧,对降低发动机污染物排放有着重要意义。于是目前将气门正时升程设计成可变的,以满足发动机复杂工况下对气门的升程不同要求。本机构设计成无级升程,其升程是随发动机的内部机油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而机油压力是随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而变化,利用发动机的转速控制气门的升程量,转速低,升程量低,转速高,升程量高,而这恰好为发动机的各种工况提供最理想的升程量,从而使发动机得到最理想的空气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动力性、环保性。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高的无级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无级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包括气缸盖上的液压缸导管、液压缸体、双轮廓凸轮、液压缸体弹簧、单向阀和装在液压缸体内的吊杯活塞、压缩活塞、气门端活塞。所述的液压缸体装在气缸盖上的液压缸导管内,吊杯活塞、压缩活塞和气门端活塞依次装在液压缸体内,吊环活塞和压缩活塞之间形成液压缸低压腔、压缩活塞后端和液压缸体内隔板之间形成液压缸中压腔、液压缸体内隔板和气门端活塞之间形成液压缸高压腔。所述吊杯活塞和压缩活塞均设有弹簧腔,压缩活塞的弹簧腔端与吊环活塞的弹簧腔端相互套接,平衡弹簧装在压缩活塞和吊杯活塞之间的弹簧腔内,平衡弹簧两端分别抵顶在吊杯活塞和压缩活塞上。压缩活塞与液压缸体内隔板之间、气门端活塞与液压缸体内限位台之间均装有缓冲弹簧。所述单向阀装在液压缸体内隔板上,使液压缸中压腔的液压油通过单向阀向液压缸高压腔单向流通。所述液压缸体弹簧套装在气门端活塞的活塞杆上,其一端抵顶在液压缸体的后端。所述双轮廓凸轮为低轮廓凸轮连接高轮廓凸轮且为一整体结构,双轮廓凸轮装在液压缸体的前端,在液压缸体弹簧的作用下,使双轮廓凸轮与液压缸体的前端压紧在一起,其中低轮廓凸轮压在液压缸体上,转动中高轮廓凸轮压在吊杯活塞上。
上述的液压缸体上设有第一进油道、第二进油道、第一泄油道、和第一次泄油道。所述气缸盖上的液压缸导管上设有第三进油道、第四进油道和第二泄油道,所述双轮廓凸轮上设有第二次泄油道,当液压缸体处于静止时,第一进油道两端分别与第三进油道和液压缸低压腔连接相通,第二进油道两端分别与第四进油道和液压缸中压腔连接相通;第一泄油道两端与第三泄油道连接相通与液压缸低压腔不相通。当双轮廓凸轮开始回转到回转90度过程中,第一次泄油道两端分别与液压缸高压腔和第二次泄油道连接相通。
上述的吊杯活塞上设有防止弹簧腔内存入机油的第四泄油道。
上述的液压缸体上设有液压缸高压腔快速泄油的第二泄油道。
上述的液压缸体内限位台与气门端活塞之间设有为消除气门间隙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升程量来源是发动机的机油泵的机油压力,机油压力随着发动机的转速而线性变化,发动机对空气的需求量也随转速而变化,此机构利用机油压力来控制气门的提升量,从而控制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的燃油能量利用率,降低发动机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高、经济、环保的优点。油道的开启关闭完全由机构随凸轮的自然运动而开启关闭,运行稳定,完全达到无级可变气门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轮廓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图5、图6、图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爽,未经吴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7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用铰接式管接头的限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前桥后架加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