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扭转梁式后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2034.2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7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徐皎;黄泰硕;高旻;王兵;韩志宏;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20 | 分类号: | B60G1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转 梁式后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悬架,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扭转梁式后悬架。
背景技术
扭转梁式后悬架在汽车领域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零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舒适性、操作稳定性和安全性。当车辆行驶在起伏不平的路面时,扭转梁式后悬架将承受较大的力作用,特别是横梁,承受的力将更为恶劣,几经周折,横梁极易疲劳开裂,影响扭转梁式后悬架总成的寿命,进而影响整车使用寿命。为了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汽车厂家就不得不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换用高强度、塑性好的材料,给使用者增加了使用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扭转梁式后悬架包括U型横梁1’以及连接在横梁1’左右两端的悬架左、右纵梁2’、3’;横梁1’的U型内腔中设置有稳定杆4’,稳定杆4’两端分别与左、右纵梁2’、3’焊接连接;在横梁1’内腔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均与左、右纵梁2’、3’以及横梁1’内腔侧壁固定焊接连接的加强板5’。但是,该传统的扭转梁式后悬架,其横梁1’与左、右纵梁2’、3’焊接连接的端部通常应力较为集中,易形成疲劳集中区域,因而这些区域最易疲劳开裂;同时,加强板5’为一块平板落料而成,实现的是对横梁1’的局部加强,存在定位缺陷,无缓冲功能,容易造成加强处横梁1’疲劳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扭转梁式后悬架易形成疲劳集中区域以致疲劳开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可有效提高扭转梁式后悬架疲劳寿命和使用寿命的扭转梁式后悬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扭转梁式后悬架,包括横梁以及连接在横梁左右两端的悬架左纵梁和悬架右纵梁;所述横梁横截面呈U型结构并具有一内腔,该横梁沿车辆竖直方向上具有上、下两侧壁,其中,横梁的下侧壁的两端部沿车辆左右方向均具有从两端部朝中部方向依次设置的内凹外凸的波浪形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波浪形结构为依次设置的两组内凹外凸结构,所述两组内凹外凸结构分别为第一组内凹外凸结构的第一内凹结构和第一外凸结构,以及第二组内凹外凸结构的第二内凹结构和第二外凸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从两端部朝中部方向依次的第一内凹结构的最大深度范围为6-7mm、第一外凸结构的最大高度范围为7-8mm、第二内凹结构的最大深度范围为8-9mm、第二外凸结构的最大高度范围为9-1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波浪形结构的跨度范围值为250-27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两端通过第一组内凹外凸结构分别与悬架左纵梁和悬架右纵梁焊接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内腔中设置有稳定杆,稳定杆两端分别与悬架左、右纵梁焊接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内腔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与悬架左、右纵梁以及横梁内腔的上、下两侧壁焊接连接的加强板。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加强板呈铲状结构,包括具有一Ω形开口的本体以及从本体延伸出来的尾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板的Ω形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本体面积的二份之一小于本体面积的四份之三。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板的Ω形开口的顶端接近本体与尾部的连接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板通过其本体与横梁的上、下两侧壁分别焊接连接,所述加强板还通过其尾部与悬架左、右纵梁分别焊接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与尾部之间设置有一角度,该角度值设定为12°-14°。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板的尾部与悬架左、右纵梁分别形成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扭转梁式后悬架通过把横梁下侧壁的两端部沿车辆左右方向均具有从两端部朝中部方向依次设置的内凹外凸的波浪形结构,可以达到大幅度提高扭转梁式后悬架总成疲劳寿命和使用寿命的目的,具体地说,内凹部分减小其附近区域的刚度,外凸部分增加其附近区域的刚度,经过各部分作用效果叠加后,从横梁两端部朝中部方向依次设置的内凹外凸的波浪形结构区域的刚度得到增加,横梁中部区域刚度相对减小,也就分散了横梁与悬架左、右纵梁相连接区域的受力集中和疲劳集中,并把集中区域转移到受力和变形较小的中部区域,因而也就提高了扭转梁式后悬架疲劳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扭转梁式后悬架采用的加强板可以解决传统加强板的不足,大面积的Ω形开口的设计使加强板具有一定的挠性,在横梁扭转过程中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加强板尾部与本体之间形成一个角度,还起到定位加强板和缓冲作用,减弱了加强板硬性加强作用,大幅提高了横梁的疲劳寿命,进而提高了扭转梁式后悬架和整车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扭转梁式后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2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暖水瓶放置架
- 下一篇:一种气嘴及包含该气嘴的胎压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