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式弹力破窗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2297.0 | 申请日: | 200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6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朱军岷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军岷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B25D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弹力 破窗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的破窗器。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列车、船舶等公共交通工具的门窗大多是封闭设计的,一旦发生险情(如起火、爆炸等),人员逃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多采用逃生锤,逃生锤一般放置在门窗附近,如果发生险情,乘客利用逃生锤敲破玻璃而破门或窗而出。但公共交通工具上的逃生锤是活动放置,很容易发生丢失等情况。同时,如果逃生锤放置的位置不当,在发生险情时候,乘客会找不到逃生锤。有的时候,乘客虽然拿到了逃生锤,但是由于慌张,不能敲破玻璃。这些都给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这样的逃生锤就起不到安全逃生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式弹力破窗器,该破窗器可利用弹力将车窗击碎,有效发挥安全逃生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包括外筒、内筒、撞锤和弹力锁释装置,撞锤设置在内筒内,内筒和弹力锁释装置设置在外筒内;
所述的外筒为两端开放的圆筒,外筒内分别设置有前端盖和后端盖,外筒的尾部活动盖有封盖;所述的前端盖开有圆形的撞击口,撞击口的位置与内筒的前端对应,撞击口的直径小于内筒的内径,前端盖朝向外筒内开有盲孔;所述的后端盖上开有通孔,通孔与盲孔位置对应;
所述的内筒为两端开放的圆筒,内筒固定设置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内筒的侧壁沿轴向开有限位槽;
所述的撞锤包括同轴的锤头部分、限位部分和安装部分;所述的锤头部分为圆锥体,圆锥体的锥尖与撞击口的圆心对应;所述的限位部分和安装部分均为圆柱体,限位部分的截面直径与内筒的内径匹配,锤头部分的底面直径以及安装部分的截面直径均小于限位部分的截面直径;限位销与撞锤的限位部分固定连接,限位销与限位槽位置对应,限位销的端部穿过限位槽设置,可以沿限位槽滑动;
弹簧套置在撞锤的安装部分外,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撞锤的限位部分以及后端盖接触;
弹力锁释装置包括锁钩片、顶杆和拉环;所述的锁钩片为片状,其截面为半圆形,其边沿为拉钩状,锁钩片活动设置在内筒的外壁上,锁钩片的拉钩处与限位槽位置对应;所述的顶杆穿过通孔设置,顶杆的头部伸入盲孔中,尾部伸出后端盖,锁钩片通过顶杆限位;所述的拉环设置在后端盖与封盖之间,拉环与顶杆的尾部活动连接。
所述的外筒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对简单,使用方便,一旦车船发生险情时,只要打开封盖,拉动拉环撞锤即可弹出,撞锤的强大冲击力足以使一般钢化玻璃粉碎。本实用新型使用封纸能够避免其自动启用,固定式的安装方式避免了失窃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撞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锁钩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固定式弹力破窗器,包括外筒1、内筒14、撞锤和弹力锁释装置,撞锤设置在内筒14内,内筒14和弹力锁释装置设置在外筒1内,外筒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10。
外筒1为两端开放的圆筒,外筒内分别设置有前端盖18和后端盖4,外筒1的尾部活动盖有封盖6;所述的前端盖18开有圆形的撞击口15,撞击口15的位置与内筒14的前端对应,撞击口15的直径小于内筒14的内径,前端盖18朝向外筒1内开有盲孔17;所述的后端盖4上开有通孔5,通孔5与盲孔17位置对应。
内筒14为两端开放的圆筒,内筒14固定设置在前端盖18和后端盖4之间,内筒14的侧壁沿轴向开有限位槽16。
如图3所示,撞锤包括同轴的锤头部分13、限位部分11和安装部分9;所述的锤头部分13为圆锥体,圆锥体的锥尖与撞击口15的圆心对应;所述的限位部分11和安装部分9均为圆柱体,限位部分11的截面直径与内筒14的内径匹配,锤头部分13的底面直径以及安装部分9的截面直径均小于限位部分11的截面直径;限位销12与撞锤的限位部分11固定连接,限位销12与限位槽16位置对应,限位销12的端部穿过限位槽16设置,可以沿限位槽16滑动。
如图1所示,弹簧8套置在撞锤的安装部分9外,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撞锤的限位部分11以及后端盖4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军岷,未经朱军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22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仪表电缆
- 下一篇:一种液压式水泥盖起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