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阻、低噪声单臂高速受电弓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6806.0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0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华;马果垒;梅桂明;周宁;李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18 | 分类号: | B60L5/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噪声 高速 受电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化高速动车组动车使用的受电弓。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均采用电力牵引,高速列车必须在高速运动条件下从接触网上取得电能,而且必须保证其供电的绝对可靠和不间断,否则将影响高速列车运行和电气驱动系统的性能。所以,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保证在高速运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受流质量,即在列车高速运行时保持稳定的动态受流。而且随着列车行驶速度的提高,列车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弓网间的动态性能变差。
目前使用的受电弓由弓头、框架、底架和升弓机构四部分组成。框架由两根上臂管、下臂杆、推杆、平衡杆等裸露在外的杆管件构成连动的上、下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气动升弓装置安装在底座上。工作时,升弓装置通过钢丝绳推动下臂杆,使框架的下平行四边形机构向上转动,实现升弓;同时带动平衡杆转动,从而使上平行四边形机构动作,实现弓头的水平,使弓头与接触线接触。
以上这种结构的受电弓,其中的两根上臂管、下臂杆、推杆、平衡杆等钝型部件以及钝型弓头均裸露在空气中,并且部件数量多,造成空气阻力过大,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其空气阻力可达整列车阻力的10%以上,严重影响列车速度的提高。且部件与部件之间裸露的间隙多,产生的噪声大,高达110dB以上,对列车周围环境的干扰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低阻、低噪声单臂高速受电弓,该受电弓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行时的动车的空气阻力和噪声,有利于动车的高速运行。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阻、低噪声单臂高速受电弓,包括弓头、框架、底架和升弓机构。其中,框架的组成为:
弓头的托架横梁与一圆筒状的上臂筒的上端铰接,上臂筒下部的转臂的上端铰接在下臂筒的上端,上臂筒内设有平衡杆和摆杆,摆杆的上端与弓头的托架横梁固定连接、下端与平衡杆的上端铰接,平衡杆的下端与下臂筒的上部铰接,构成上臂筒平行四边形机构。
圆筒状的下臂筒内设有推杆,推杆的上端与转臂的下端铰接,推杆下端铰接在底架上,下臂筒的下端铰接在底架上,构成下臂筒平行四边形机构;升弓机构的拉索连接在下臂筒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工作时,通过升弓装置的拉索拉动下臂筒带动推杆向上转动,使下框架平行四边形机构向上转动,同时推杆拉动上臂筒下端绕着转臂与下臂筒的铰点向上转动,使上臂筒及上框架平行四边形向上转动抬升,实现升弓,弓头碳滑板与接触线接触。同时平衡杆拉动摆杆,保证其在升、降弓过程中保持垂直,这样可保证弓头碳滑板水平与接触线的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将平衡杆和摆杆置于上臂筒内,推杆置于下臂筒内,在保证弓头与接触线良好接触的同时,减少了裸露在空气中的部件的数量,从而使受电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大减少,减少了列车动力的浪费,有利于列车的高速运行。同时,由于裸露部件的减少,使裸露部件间的间隙也大大减少,列车运行时因裸露部件间隙所产生的噪声也明显降低。实验表明,运行噪声在75dB以下,与现有的受电弓的110dB以上的噪声相比,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
上述的下臂筒与上臂筒的铰接处及上臂筒下部的转臂罩于一关节罩内。
这样,裸露部件的数量进一步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运行时的阻力和噪声。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升弓装置和框架未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一种低阻、低噪声单臂高速受电弓,包括弓头、框架、底架和升弓机构。框架的组成为:弓头的托架横梁5与一圆筒状的上臂筒8的上端铰接,上臂筒8下部转臂17的上端铰接在下臂筒12的上端,上臂筒8内设有平衡杆9和摆杆6,摆杆6的上端与弓头的托架横梁5固定连接、下端与平衡杆9的上端铰接,平衡杆9的下端与下臂筒12的上部铰接,构成上臂筒平行四边形机构。
圆筒状的下臂筒12内设有推杆11,推杆11的上端与上臂筒下部转臂17的下端铰接,转臂17的上端铰接在下臂筒12上,推杆11下端铰接在底架14上,下臂筒12的下端铰接在底架14上,构成下臂筒平行四边形机构;升弓机构13的拉索20连接在下臂筒12上。
下臂筒12与上臂筒8的铰接处及上臂筒转臂17罩于一关节罩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6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口径钢管硬面堆焊装置
- 下一篇:无导向定珠圈锥面镗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