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将废弃饮料瓶组合成哑铃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3411.0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919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振武 |
主分类号: | A63B21/072 | 分类号: | A63B21/072;A63B21/0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200安徽省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饮料瓶 组合 哑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废弃饮料瓶组合成哑铃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瓶装饮料种类很多,其饮料瓶一般为圆柱形或棱柱形,靠近瓶嘴处为锥体。上述各种饮料瓶,仅作为装饮料使用,饮用者饮用完饮料后即作为废物丢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820089533.1公开了名为“一种塑料哑铃壳”的专利,其技术方案是:该哑铃壳包括两个哑铃头和中间的手柄,外形和哑铃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该哑铃壳由塑料材料制成,内部设有空腔,在该哑铃壳外壁上设有封闭的配重填入口;上述哑铃壳在中间的手柄处断开,即将该哑铃壳分为上、下两部分,二者通过螺旋连接在一起。上述哑铃壳还可以设计成两个饮料包装瓶,即将饮料瓶制成半个哑铃的形状,饮料瓶盖上还带有反向螺旋连接口,使用时将一个饮料瓶瓶盖上的反向螺旋连接口与另一个饮料瓶的瓶口对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是首先需要生产一种专门为该专利设计的哑铃头形饮料瓶,这种造型的饮料瓶既不美观也不耐用,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其他一些专利也有类似设计,主要是提供哑铃形状的饮料瓶,同理也是难以普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直接将市场上废弃的饮料瓶组合成哑铃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将废弃的饮料瓶组合成哑铃的装置,包括一根作为哑铃握柄的空心或实心柱状体,所述柱状体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饮料瓶的连接装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装置采用螺旋连接机构,或者是卡扣机构,或者是上述两种机构的组合,能将所述饮料瓶的瓶口或瓶体固定在所述柱状体的两端。
所述螺旋连接机构采用在所述柱状体两端设置与所述饮料瓶口匹配的螺纹孔,或者在所述饮料瓶体设置一带内螺纹的盲孔,在所述柱状体两端外圆面上设置与所述盲孔对应的外螺纹,将其顶端拧入所述盲孔从而与所述饮料瓶固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扣机构采用在所述柱状体两端设置与饮料瓶口匹配的扣具,用所述扣具将所述饮料瓶固定在所述柱状体两端;或者在所述饮料瓶体设置一带弹性卡口的盲孔,所述盲孔内腔的直径大于开口的直径,在所述柱状体两端设置成与所述盲孔对应的形状,将其顶端插入所述盲孔就和所述饮料瓶固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只需准备两只空饮料瓶,根据需要的重量和饮料瓶的容积,在饮料瓶空腔内填入水、砂子、钢珠等重物,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将两个饮料瓶连接成一整体,就成为一副哑铃了,所述柱状体就是哑铃的握柄;如果以后饮料瓶破损老化,随时可以将饮料瓶换掉,不会影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技术相比,成本更加低廉,而且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清理垃圾的数量,有助于城市的卫生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所述柱状体通过螺纹孔与饮料瓶口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柱状体通过螺纹孔与饮料瓶口连接处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所述柱状体与饮料瓶体盲孔连接处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所述柱状体通过扣具与饮料瓶口连接处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所述柱状体与饮料瓶体盲孔连接处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将废弃饮料瓶组合成哑铃的装置,包括一根作为哑铃握柄的空心或实心柱状体2,可以用金属或硬塑料制作,以及两个废弃饮料瓶1。参见图2,所述柱状体2两端设置与饮料瓶口3匹配的螺纹孔,通过螺纹孔的内螺纹与饮料瓶口3连接。参见图3,在所述柱状体2两端外圆面上设置外螺纹,在所述饮料瓶1底设置一带内螺纹的盲孔3’,在柱状体两端外圆面上设置与盲孔3’对应的外螺纹,将其顶端拧入盲孔3’就和饮料瓶1固接。参见图4,柱状体2两端设置与饮料瓶口匹配的扣具4,通过扣具4对饮料瓶1进行定位,用所述扣具4将所述饮料瓶1固定在所述柱状体2两端。参见图5,所述饮料瓶体设置一带弹性卡口的盲孔4’,盲孔4’内腔的直径大于开口的直径,在柱状体2两端设置成与盲孔4’对应的形状,将其顶端插入盲孔4’就和饮料瓶1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振武,未经林振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34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