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压式自动刹车辅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6295.3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4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玥;杨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玥;杨筝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B60T1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自动 刹车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汽车自动刹车控制装置,能在给定工况信号下,自动驱动汽车的刹车系统工作。
技术背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避免交通事故时,首要的工作是丢油门和踏下制动踏板,如果驾驶员提前0.5秒发现事故,并及时采取措施,则会避免90%的交通事故。但是,当驾驶员因种种原因未能有效采取适当措施,则需要在汽车中采用实现自动启动制动刹车装置,以保障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提高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
为了解决及时制动这一问题,有不少发明者研究了防止汽车碰撞的自动刹车装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No.200420060237.0,提出一种汽车撞车自动刹车装置,由撞击板、连杆、弹簧、套筒、支架构成的连动机构,较好的解决了汽车撞车,追尾或撞到其它障碍物时,能自动实现刹车。但由于车内的空间有限,特别是小型车,给该装置的安装带来一定的困难。再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No.200710064130.1,一种气压式刹车辅助器,提供一种气压式真空辅助器,在机动车车间距离小于安全距离,驾驶员失去意识或者来不及及时采取刹车时,代替驾驶员对车辆进行自动制动。该设计借助了气压式刹车辅助器,控制器、发动机喉管、汽车的真空助力器和制动总泵以及气压真空辅助器。此外,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了液压式制动执行器的专利,利用一套由电机、油泵、蓄能器、高低压开关阀构成的液压系统来实现车辆的自动执行,高低压开关阀的开启信号来自车间距离控制器。当车间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可以及时动作而有效地将车辆进行制动,从而避免或者减少交通事故。由于它设计了一套独立于车辆本身制动的液压系统,成本大大增加,而且高压液压系统,也不利于密封、安装和维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机动车辆设计一种在有控制信号情况下,能使车辆自动启动和操控刹车系统中真空伺服气室或真空刹车气泵的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气压式自动刹车辅助装置,主要由真空刹车助力器,隔膜,挡圈,回位弹簧,刹车拉杆,电磁阀,以及气体导管(包括,空气管和/或真空管)等部件组成。在真空刹车助力器中,设置有隔膜,该隔膜将真空刹车助力器分隔为相互密闭的左右气室,刹车拉杆置于真空刹车助力器中间;在真空刹车助力器外壳与真空伺服气室(或者真空刹车气泵)相接一侧的气室中,设置有回位弹簧,在刹车拉杆上并靠隔膜处设置有挡圈;电磁阀控制气体导管(空气管或真空管)的开通和关闭状态,位于真空刹车助力器中的左右气室可分别与两个真空管相连通,未设置回位弹簧的气室与空气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气压式自动刹车辅助装置,可与真空伺服气室(或真空刹车气泵)固定在一起,其刹车拉杆与真空伺服气室(或真空刹车气泵)相连接,通过电磁阀控制空气管和真空管中的开通和关闭状态,可以在驾驶员尚未踏下制动踏板的状态下,对空气管通入空气使隔膜推动挡圈并压缩回位弹簧,驱动真空伺服气室或真空刹车气泵,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制动。
该装置原理和结构简单,只要在电磁阀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就可以自动启动刹车系统装置,起到汽车驾驶安全保障的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包含真空装置的气压式自动刹车辅助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2:高气压式自动刹车辅助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气压式自动刹车辅助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气压式自动刹车辅助装置,主要由真空刹车助力器1,隔膜2,挡圈3,回位弹簧4,刹车拉杆5,电磁阀6,以及空气管7和/或真空管8A、8B等部件组成。在真空刹车助力器1中,设置有隔膜2,隔膜2将真空刹车助力器分隔为相互密闭的左右气室9A、9B,刹车拉杆5置于真空刹车助力器1中间;在真空刹车助力器1一侧的气室9B中,设置有回位弹簧4,在刹车拉杆5上(靠隔膜2处)设置有挡圈3;电磁阀6控制空气管7或真空管8A、8B的开通和关闭状态,位于真空刹车助力器中的左右气室9A、9B分别与真空管8A、8B相连通,未设置回位弹簧的气室9A与空气管7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玥;杨筝,未经张玥;杨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62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自翻车短曲柄连杆式侧门开闭装置
- 下一篇:汽车智能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