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多级蒸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0213.6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9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亦晨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0 | 分类号: | A23L1/10;A23L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04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多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煮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多级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原米加工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将复原米熟化成煮熟时间较短但口感不变的快煮米。常用的熟化方法是蒸煮,即将生大米蒸煮成具有一定煮熟度的大米。
然而快煮米和通常而言的方便米饭、微波米饭不同,快煮米不是煮熟的米饭,而是外表和水含量更接近与普通大米的一种米,然而与普通大米不同的是,快煮米只需要经过几分钟的蒸煮时间就能煮熟并食用。同时由于快煮米的含水量接近于普通大米,远低于方便米饭等,故其存储条件相对宽松,保存期长,其存储条件更接近与普通大米。
如果采用通常蒸煮大米的方式来制备快煮米,由于在蒸煮的前期和中期,大米外表面的含水量大于内部的含水量并且蒸煮温度过高,这将导致大米外表米淀粉的糊化程度较高,而蒸煮的后期,大米的外表面和内部的含水量才回逐渐达到平衡。然而很多时候,在蒸煮后期由于外环境的水含量不足,蒸煮温度由持续高温,大米外表面会在高温条件下失水,其水含量减低并低于其内部的水含量。也就是说,采用传统的蒸煮大米的方式所得到的米粒其外表面糊化程度高并且外表面含水量低于内部,这将会导致米粒在其后的干燥过程中产生如下的问题:
1、表面糊化程度高会导致颗粒间的粘结成团,从而使得颗粒干燥不均匀,颗粒化程度不高,并且进一步导致废品率的增高以及由于干燥不彻底而带来的不宜储存。
2、由于干燥过程中,颗粒外表面的水分散失速度大于内部水分散失速度,所以常常会带来颗粒表面的龟裂现象和颗粒破损现象,而如果该颗粒外表面含水量低于内部,这将会进一步加剧龟裂现象和破损现象的发生及其发生程度。
鉴于煮米的上述特点,需要对复原米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蒸煮,以控制其外表面的糊化程度、外表面和内部含水量的差异,同时还需要一种能有效避免颗粒表面的龟裂现象和颗粒破损现象的干燥方式。
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85962.8公开了一种无菌米饭的制作方法。该方法仅仅是将大米分装在容器中进行蒸煮,无法有效的控制糊化程度、外表面和内部含水量的差异。
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48492.8公开了一种包装米饭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及装置侧重于杀菌和蒸汽控制,即便能通过蒸汽控制来影响糊化程度,然而仍未能解决外表面和内部含水量的差异的问题。
同时中国专利申请03114076.9、89106724.8、03110698.6和03224724.9都公开了连续蒸煮米饭的方法和装置,然而上述方法和装置仅仅侧重与蒸煮米饭的连续性,即自动化和工业化程度,仍旧无法解决糊化程度、外表面和内部含水量的差异的问题,无法满足快煮米制备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为了解决在大米干燥过程中,表面糊化成都高、颗粒表面龟裂现象和破损等现象,特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多级蒸煮装置,包含箱体、间隔系统、多级蒸煮室、传送系统、密封系统、进料系统、出料系统、微波蒸煮系统和添加系统。
所述箱体是一个中空的立方体结构,进一步包括顶层和一组侧门。
所述间隔系统位于箱体内部,包括间隔墙和一组间隔层,用于分隔箱体。
所述多级蒸煮室位于箱体内部,具有一组由箱体、间隔系统和密封系统所围成的蒸煮室。
所述传送系统设在各间隔层上,是一组表面具有条形导轨并配有相应物料盒的传送带系统;
所述传送系统包括一组安放于各间隔层上的传送带结构和一组位于各个传送带结构上的物料盒。
所述传送带结构进一步包括传送带和一组传送轴。
所述传送带包含一组等间距分布的开口;
所述传送带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1~3个条形导轨,该条形导轨与物料盒底部的条形凹槽的数量形状尺寸相互适配,以使得所述物料盒被可移除的固定在传送带上并防止物料盒侧向滑动。
所述微波蒸煮系统是设置在间隔墙上的一组微波装置,用于对蒸煮室内的物料进行均匀加热蒸煮;
所述添加系统包含一组设置在间隔层底表面的喷头,用于向各个蒸煮室内的物料喷淋水和添加剂。
所述的各间隔层的底表面上设有一组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所述的各个蒸煮室内部,并向其中喷淋水和添加剂。
所述传送轴用于将其上的传送带从箱体连接有进料系统的前侧传送到箱体连接有出料系统的后侧。
所述传送带包含一组等间距分布的开口以及位于各开口两侧的密封结构。
所述传送带与传送轴相互接触的内表面设有齿轮,该齿轮与传送轴表面的齿轮相互啮合,以实现同步传送。
所述物料盒是顶面敞开的长方体结构,其底表面具有与条形导轨相互适配的条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亦晨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亦晨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02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