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支付用车载智能终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0105.6 | 申请日: | 200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4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栾焕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麦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支付 车载 智能 终端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智能终端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实现移动支付的车载智能终端装置。
(二)、背景技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保有量在中国每年以数百万辆的速度增加。同时银行卡体系不断完善,人们可以在商户、银行POS机上进行刷卡支付,但对于没有与银行联网的商户,将不能进行刷卡支付,因此对于车主而言,需要一种关于汽车消费的支付方法,可以对车辆方面的消费在自己的车辆上进行支付。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支付用车载智能终端装置,第一、解决汽车用户关于车辆方面消费的支付问题。第二、解决汽车方面经营商户在没有银行POS机的消费支付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支付用车载智能终端装置,包括电源系统,通信单元,微处理器单元,复位/存储单元,液晶驱动电路,信息显示面板,语音单元,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单元分别与复位存储单元,通信单元,语音单元相连;微处理器单元通过液晶驱动电路与信息显示面板相连。
还包括汽车电瓶;所述的电源系统与汽车电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在控制中心建立大量汽车消费特约商户,并在车辆上安装车载智能终端,对于车主在这些商户的消费,可以通过车载的移动支付装置,发送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负责对支付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验证后,完成支付,并通知车主。
本方法有别于现有的刷卡方式,即用户与银行直接交易,它是由车载终端将支付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对信息进行多方面的确认后,由控制中心通知银行对车载终端绑定银行账户,特约商户的银行账户进行操作。
(四)、附图说明图1本实用新型系统功能框图和车载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ARM核心板原理图(一);
图3本实用新型ARM核心板原理图(二);
图4本实用新型通信接口原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电源系统原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车载智能终端装置的微处理器单元1分别与复位存储单元3,通信单元7,语音单元2相连;微处理器单元1通过液晶驱动电路6与信息显示面板8相连。
移动支付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设置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包括计算机服务器,专家座席,人工服务座席,信息数据库,与银行系统的网络连接,广泛的汽车消费的特约商户;并在用户车辆内安装车载智能终端4。
车载智能终端4得到车主的支付账号、服务内容、服务商户等支付信息后,加密处理,通过公共无线通信网络10传递到控制中心9。
控制中心9通过公共无线通信网络10将支付交易结果传送车载智能终端4上显示。
当控制中心9收到用户的支付请求,通过人工或计算机系统及电话验证车主等多方面验证支付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无误后通知银行系统完成支付。并将支付结果加密传送车载智能终端4上显示。
所述的电源系统5如图5所示,它为整个车载智能终端4供电,将汽车电瓶的直流电转变为系统需要的各种电压值供系统使用。
如图4,所述的通信单元7,是车载智能终端通信接口,负责微处理器与控制中心9进行通信。完成司机、系统与控制中心的通信。
如图2、3所示,所述的微处理器单元1,负责对通信单元7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存储,并控制与控制中心9的通信。将控制中心9的相关信息送到信息显示面板8。
所述的信息显示面板8,负责与用户的信息交互,作为控制中心9与用户交互的信息显示屏。完成信息的显示与输入。
所述的复位/存储单元3,为微处理器单元1提供复位信号和系统正常工作的监控,当微处理器单元1发生死机时能自动对处理器进行复位,使微处理器单元1能重新正常工作。复位/存储单元3提供数据运算必须的内存空间,并进行必要的数据保存。
所述的语音单元2,负责相关违章信息的语音播报。
所述的液晶驱动电路6是一个驱动接口,将微处理器单元1的控制信号转变为信息显示面板8能够使用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麦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麦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0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