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光脉冲杀菌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1886.6 | 申请日: | 200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596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仙明;刘弋青;吕维敏;杨笑鹤;刘魁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A61M1/14;C02F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敏芳;陈向群 |
地址: | 310009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光 脉冲 杀菌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光脉冲杀菌过滤装 置。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治疗方法,医院血液透析室用于血 液透析治疗的水必须符合医药行业标准YY0572-200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 水》的要求。将原水(市政自来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制成符合标准的可用于 血液透析治疗的水。将此水输送到血液透析室的血液透析器上,目前有直接供 水法和间接供水法两种,国内大部分机器则采用间接供水法,即将符合要求的 水先输送到一个储水箱,需要时,由循环泵输送到透析室的各个血液透析器上 供需要者使用。该供水方式采用储水箱后,能及时起、停反渗透装置,有较好 的节能作用。
由于储水箱的水是不流动的,细菌极易在存水箱内繁殖、孳生,导致储水 箱的水细菌二次污染,这就需要对从储水箱出来进入使用端的水进行再次灭菌 与过滤,通常采用灭菌器灭菌,用过滤器过滤掉被杀灭的细菌尸体,灭菌器一 般采用紫外线灯。目前常用的带储水箱的间接供水系统中,储水箱里面的水经 循环泵加压后,进入紫外线杀菌灯灭菌,再通过过滤器拦截细菌的尸体。但是 目前的抽样检测表明经常有不合格项,主要是细菌和内毒素超标。说明灭菌效 果不能令人满意,第一紫外线灯的灭菌效果随时间的推移衰减较快,其次水流 速度太快致使紫外线与水的接触时间短,紫外线瞬时杀菌效果不理想,导致部 分细菌未被杀灭或出现亚致死,从而产生耐紫外菌,极易造成管道及使用点的 细菌超标。再者该装置占用空间较大,过滤器采用一次性滤芯,需要定期更换, 一次投入和维护成本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成本低廉的强光脉冲杀菌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实现:它包括输水管道、过 滤膜和脉冲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内设有凸块,所述脉冲杀菌装 置由强光脉冲灯和脉冲发生器构成,所述脉冲发生器安装在输水管道外侧,强 光脉冲灯位于水管道内,所述过滤膜设置在输水管道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管体内设置了凸块结构,从而有利于 水与杀菌媒介的充分接触,增加杀菌效果;杀菌装置采用强光脉冲灯内含惰性 气体,能发出的脉冲强光是一宽光谱白色闪光,波长范围从远紫外到远红外 (200~1100Pa),强度比太阳光强数千倍至数万倍,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紧固螺 母与管道出口连接,通过紧固螺母、垫圈将过滤膜紧紧压在管道上,采用螺纹 结构拆卸方便,能及时清洗或更换过滤膜,结构更加简单,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输水管道1、过滤膜6和脉冲杀菌装置, 于所述输水管道1内设有凸块2,所述脉冲杀菌装置由强光脉冲灯3和脉冲发生 器5构成,所述脉冲发生器5安装在输水管道1外侧,强光脉冲灯3位于输水 管道1内,所述过滤膜6设置在输水管道1的输出端;所述过滤膜6由支撑垫 圈和紧固装置固定连接在输水管道1的出口端;所述脉冲杀菌装置与输水管道1 之间设有密封件4,用以防止液体流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它设置在血透 使用阀11与循环泵9之间,设有过滤膜6的输水管道1出口端与血透使用阀11 相连通,储水箱8中的水经循环泵9进入输水管道1后,输水管道1内的凸块2 能够使水紊流流速下降,增加水流与光的接触时间,增强杀菌效果。强光脉冲 灯3采用市售的冲氙灯,脉冲发生器5通电后,产生激励信号使强光脉冲灯3 点亮,能发出的脉冲强光是一宽光谱白色闪光,波长范围:200~1100Pa,强光 与对面的水流相遇进行杀菌;密封件4主要防止输水管道1内的水留入脉冲发 生器5;脉冲强光灭菌完成后,细菌被杀死,过滤膜6能够拦截细菌的尸体,紧 固装置8采用公知的螺纹与管道连接方式,用以更换或清洗过滤膜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未经浙江省医疗器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1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