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养鱼用水处理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27177.4 | 申请日: | 2009-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2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邱干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望城县徐家桥生态种养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2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养鱼 水处理 组合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特别涉及用于养鱼用水处理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有些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使水环境遭到污染。污水养鱼是我国北方沿海城市周边地区的一项技术发明。它可以重复利用废水(污水),因为污水中除含有重金属(砷、汞、铬、镉、铅等)外,还含有氨态氮、无机磷、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锰离子、氯离子等为水中动植物提供营养的物质,因此,污水养鱼产量是净水养鱼产量的2~2.5倍。但是由于我国农业施肥不平衡,偏重于大量使用氮肥、磷肥,使污水水体中氨态氮、无机磷含量丰富,使污水水体呈富营养化。污水养鱼2~3年后,鱼塘生态环境发生变异,有害水藻(红藻、蓝藻等)恶性繁殖,池塘污水水体混浊,透光度仅十几厘米,严重的仅有几厘米,导致鱼类突然大量死亡(俗称:转水),造成减产减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污水养鱼池塘长期清洁、避免发生生态环境恶化的污水处理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达到的:
一种用于养鱼污水处理的组合物,主要由硫酸铝和絮凝剂组成。
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组合物还包括由铁、铜、锰、锌的有机酸络合物和硼、钼的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微量元素营养组份。
所述有机酸优选但不限于氨基酸、柠檬酸、黄腐酸、腐殖酸;所述硼、钼的无机化合物优选但不限于硼砂或硼酸和钼酸铵。
所述絮凝剂为普通絮凝剂,优选但不限于聚丙烯酰胺。
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营养组份中铁、铜、锰、锌的有机酸络合物及钼、硼的无机化合物所占重量比分别为42~44%、3~4%、18~19%、14~15%、1~2%和18~19%。
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营养组份中铁、铜、锰、锌的有机酸络合物及钼、硼的无机化合物所占重量比分别为43.64%、3.64%、18.18%、14.55%、1.82%和18.17%。
一种用于养鱼污水处理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步骤是按一定重量比先向养鱼污水中投入硫酸铝,将悬浮在养鱼污水水体中的悬浮粒子凝结成高密度絮体物;再按一定重量比投入絮凝剂,将高密度絮体絮凝成较大的絮体,使之沉淀。
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按一定重量比投入由铁、铜、锰、锌的有机酸络合物和硼、钼的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微量元素营养组份。
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硫酸铝、絮凝剂和微量元素营养组份的量在养鱼污水水体中的浓度分别为:25~30PPM、0.5~1.5PPM和0.020~0.030PPM。
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硫酸铝、絮凝剂和微量元素营养组份的量在养鱼污水水体中的浓度分别为:28PPM、1PPM和0.023PPM。
本发明的养鱼污水处理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有如下优点:
(1)先由硫酸铝将悬浮在养鱼污水水体中的悬浮粒子凝结成高密度絮体物,再由絮凝剂将高密度絮体絮凝成较大的絮体,使之沉淀,使养鱼污水水质净化,增加水体透光度,改善养鱼污水中生物生长环境。
(2)投入铁、铜、锰、锌、硼和钼等微量元素营养组份,与养鱼污水水体中的氮、磷、钙、镁等微量元素配合,形成水体中藻类正常生长的平衡营养条件,抑制了由于水体中氮、磷营养过多,水藻(尤其是有害水藻,如:红藻、蓝藻等)恶性生长,避免由于水体中含氧过低导致的鱼类死亡的发生。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田间试验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天津农学院试验鱼塘中,首先按28PPM(即1米3水体投放28克,下同)的重量比向鱼塘水体中投放硫酸铝,待水体生成高密度絮体物,沉降后,按1PPM的重量比投放聚丙烯酰胺,水体中生成大块絮体物,沉降后,按0.023PPM的重量比投放微量元素营养组份,微量元素营养组份中铁、铜、锰、锌的氨基酸络合物及钼酸铵、硼砂所占重量比分别为43.64%、3.64%、18.18%、14.55%、1.82%和18.17%。当天鱼塘水体透光度增加20厘米。两天后,鱼塘水体呈正常的绿色。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望城县徐家桥生态种养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未经望城县徐家桥生态种养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71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