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9504.3 | 申请日: | 200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3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超;许杉杉;申孟芝;李立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16 | 分类号: | A61K9/16;A61K47/34;A61K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衍军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酸 乙醇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其按照质量百分比由如下成分 组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材料30%~90%,水溶性高分子材料1%~ 60%,药物活性成分1%~10%;
所述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材料的分子量为3万~100万,其中乳 酸∶乙醇酸的摩尔比为(9~119)∶21;
所述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为0.2万~10万,选自聚乙烯醇 (PVA)、聚乙二醇(PEG)、聚丙二醇-环氧乙烷共聚物中的一种;
所述的药物活性成分选自环丙沙星;
所述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外层流体:
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于水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3%的高分 子水溶液,置于制备装置的外层液体泵内,作为外层流体;
(2)制备中层流体:
先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于油性溶剂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 10%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油性溶液,再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于水中 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3%的高分子水溶液,然后将二者按照1∶1的体 积比配制成混合乳液,置于制备装置的中层液体泵内,作为中层流体;
(3)制备内层流体:
先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于水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3%的高分 子水溶液,再将活性药物溶于水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50%的水溶 液,然后将二者按照(1~10)∶1的体积比混合,置于制备装置的内层 液体泵内,作为内层流体;
(4)制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
开启外层、中层、内层的液体泵,控制流速分别为1~3mL/min、0.2~ 0.4mL/min、0.02~0.04mL/min,即可在制备装置的接收器皿得到聚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的分散相,室温搅拌以加速溶剂的挥发,然后真空干 燥1~5h,即得到大小均一、尺寸单分散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 直径为100μm~1mm;
所述步骤(2)中的油性溶剂选自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中 的一种;
所述的各层流体必须按照先外层流体,再中层流体,最后内层流体 的顺序添加。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外层流体:
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于水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3%的高分 子水溶液,置于制备装置的外层液体泵内,作为外层流体;
(2)制备中层流体:
先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于油性溶剂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 10%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油性溶液,再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于水中 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3%的高分子水溶液,然后将二者按照1∶1的体 积比配制成混合乳液,置于制备装置的中层液体泵内,作为中层流体;
(3)制备内层流体:
先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于水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3%的高分 子水溶液,再将活性药物溶于水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50%的水溶 液,然后将二者按照(1~10)∶1的体积比混合,置于制备装置的内层 液体泵内,作为内层流体;
(4)制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
开启外层、中层、内层的液体泵,控制流速分别为1~3mL/min、0.2~ 0.4mL/min、0.02~0.04mL/min,即可在制备装置的接收器皿得到聚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的分散相,室温搅拌以加速溶剂的挥发,然后真空干 燥1~5h,即得到大小均一、尺寸单分散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 直径为100μm~1mm;
所述步骤(2)中的油性溶剂选自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中 的一种;
所述的各层流体必须按照先外层流体,再中层流体,最后内层流体 的顺序添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95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