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接触测量沿纵向运动的管线的速度和/或长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3501.0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5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H·西科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考拉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3/80 | 分类号: | G01P3/80;G01B1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测量 纵向 运动 管线 速度 长度 方法 | ||
1.用于在生产过程中无接触测量沿纵向向前运动的管线的速度和 /或长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第一光束在一侧横向于管线指向,并且由第一图像传感器的第 一接收面在预定的第一位置处在管线的相对的一侧上接收该第一光 束;
在预定的时刻关于至少一个特定的、表征表面轮廓的特征分析在 阴影边界处在第一接收面上成像的第一衍射图,并且存储表征表面轮 廓的特征;
使横向于管线定向的第二光束指向第一或第二图像传感器的第二 接收面,该第二接收面沿管线的前进方向在与第一接收面相同的一侧 上设置在与第一接收面的第一位置隔开距离的第二位置处;
关于至少一个表征表面轮廓的特征分析在阴影边界处在第二接收 面上成像的第二衍射图;
在评价装置中确定,在哪个时间段之后在第一接收面上检测的第 一衍射图的表征性特征与在第二接收面上检测的第二衍射图的表征性 特征接近相关;
由各所述接收面的或在所述接收面上的第一和第二衍射图的表征 性特征的成像位置的间距和所述时间段确定管线的前进速度并由此确 定管线的前进的长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沿管线的纵向 隔开距离的点状光源的、发散的第一和第二光束。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光源由半 导体激光器形成。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点状光 源没有其他光学装置地指向管线,并且在管线与图像传感器之间没有 设置光学装置。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点状光 源没有其他光学装置地指向管线,并且在管线与图像传感器之间没有 设置光学装置。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 接收面具有光敏的行和列。
7.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预定 的频率在第一和第二接收面上检测第一和第二衍射图,并且在评价装 置中借助于互相关函数确定第一和第二衍射图的表征性特征的相关 性。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第二衍射图的检 测相对于对第一衍射图的检测以一相位差进行,其中该相位差的大小 与这样的时间间隔相当,第一衍射图的表征性特征与在第二接收面上 的第二衍射图的表征性特征相符合的位置离在第二接收面上的中心线 或基准线具有所述时间间隔。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第二衍射图的检 测相对于对第一衍射图的检测以一相位差进行,其中该相位差的大小 与这样的时间间隔相当,第一衍射图的表征性特征与在第二接收面上 的第二衍射图的表征性特征相符合的位置离在第二接收面上的中心线 或基准线具有所述时间间隔。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 于第一图像传感器或第一接收面和评价装置,通过确定时间上隔开的 各第一衍射图或所述衍射图的表征性特征是否相对彼此具有位置上的 偏移,来确定管线是否运动和在哪个方向上运动。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管线 接近水平地运动,并将光束指向管线的下边缘。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管线是电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考拉股份公司,未经斯考拉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35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