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9751.7 | 申请日: | 200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相田和彦;桥本克美;森俊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81B7/02 | 分类号: | B81B7/02;B81C1/00;G01P15/09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欣亭;徐予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加速度等的物理量的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尤其涉及采用压阻电阻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对采用MEMS(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技术的小型传感器进行开发,使检测加速度等物理量的传感 器以各种用途用于便携电话或游戏机等,此外,对于应用进行研究。 这种传感器例如采用具有硅层/氧化硅层/硅层的3层结构的SOI晶片来 制作,例如具备:框架,该框架具有以挖通SOI晶片的方式形成的开 口;可变位的重锤,通过多个梁被支撑在该框架上;以及压阻电阻元 件,配置在梁上。然后,一旦对重锤施加外力而引起变位,梁就会响 应该变位而挠曲,检测梁上配置的压阻电阻元件的电阻因梁的挠曲量 而发生的变化,从而检测出加速度等的物理量。
为了这种传感器的高灵敏化,优选将长度短的压阻电阻元件配置 在应力集中部。但是,由于在驱动时对压阻电阻元件施加电压,如果 只缩短压阻电阻元件,就有耗电增大的问题。因此,开发出将较短的 多个压阻电阻元件在高浓度扩散层中串联连接的传感器(日本特开 2006-98321号公报)。
但是,日本特开2006-98321号公报中公开的传感器中,对硅基 板以低浓度扩散杂质而形成压阻电阻元件,此外,将多个压阻电阻元 件串联连接的高浓度扩散层也是对硅基板以高浓度扩散杂质而形成 的,由于在驱动时施加到压阻电阻元件的电压而从压阻电阻元件和高 浓度扩散层发生焦耳(Joule)热。而且,在日本特开2006-98321号 公报中公开的传感器中,压阻电阻元件和高浓度扩散层被绝缘层所覆 盖,成为难以向外部排出热的结构。因此,因发生的焦耳热而梁或梁 上配置的布线、氧化硅层或硅层热膨胀,使得传感器的输出值随时间 发生变动,存在传感器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6-98321号公报中公开的传感器通过以下 工序制造:(1)使杂质在硅基板中以低浓度扩散而形成压阻电阻元 件的工序;(2)使杂质在硅基板中以高浓度扩散而形成高浓度扩散 层的工序;(3)以被覆压阻电阻元件和高浓度扩散层的方式形成绝 缘层,并设置接触孔的工序;以及(4)形成布线的工序。该制造方 法需要4次的光刻(photolithography)工序,存在生产性低的问题。 而且,将多个压阻电阻元件电性串联连接的布线只是高浓度扩散层, 因此还存在一旦在该部位发生缺陷就导致直接耦合到传感器本身的 不良部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稳定地表现高灵敏的传感器功能的传感 器和简便地制造这种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成这种目的,本发明的传感器具备:框部;多个梁部,从 该框部向内侧方向突出;重锤部,通过该梁来支撑;压阻电阻元件, 配置在所述梁部;以及绝缘层,被覆该压阻电阻元件,并且所述传感 器构成为:所述压阻电阻元件具有1个以上的折叠部,在位于该折叠 部的所述绝缘层上配置金属布线,该金属布线经由形成在所述绝缘层 的2个以上的接触孔连接到折叠部,在位于所述压阻电阻元件的两端 部的所述绝缘层中形成接触孔,电桥电路布线经由该接触孔连接到压 阻电阻元件。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形态,作成在所述接触孔正下方的压阻电阻元 件配置扩散电阻层的结构。
这种本发明的传感器,在位于压阻电阻元件的折叠部的绝缘层上 配置并连接金属布线,因此能够抑制压阻电阻元件的折叠部上发生的 焦耳热,并且能够对被绝缘层被覆的压阻电阻元件中发生的焦耳热有 效地进行散热,且传感器的输出值随时间的变动得到抑制,能够稳定 地表现高灵敏的传感器功能。此外,在接触孔正下方的压阻电阻元件 配置扩散电阻层的场合,能够减小压阻电阻元件与金属布线或电桥电 路布线的连接电阻,能够抑制焦耳热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97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通球阀
- 下一篇:过滤渗透池综合排除下穿道路积水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