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番茄短节间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方法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3891.0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0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先裕;黄元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小萍 |
地址: | 530004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番茄 节间 花粉 温敏型 雄性不育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杂交育种领域,具体是番茄短节间花粉温敏型不育系的转育方法以及该不育系的用途。
背景技术
1973年,石明松发现了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后,人们对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的选育与研究主要是为了克服环境对不育性表达的影响,以得到稳定的雄性不育系,用于提高作物的杂种优势。随后人们开始重视对这一特性的利用,即利用作物雄性不育系对温度或光照敏感的特性,控制不同生产目的需求下的适宜环境条件,在作物表现雄性不育时,生产杂交种;表现雄性可育时,繁殖亲本。
目前国内在利用番茄杂交优势时,一般采用人工去雄方法,该方法费时费工、效率低、成本高,如果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不仅可以省工,省时,而且是种子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研究的番茄雄性不育因为发生分离只有50%的利用率,并且需要经过鉴别确认是雄性不育株以后才可以利用,而且不育株与可育株不易鉴别,难用于生产。
日本冈山大学农学部用γ射线照射诱变产生的番茄不育系(T-4)是世界上唯一的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成功研究了两系法生产番茄杂交一代种子。但利用(T-4)生产的番茄杂交一代,其节间距有11cm,比本案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的短节间基因的突变体日本一长,不利于密植,植株调整时需要搭长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番茄短节间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方法,使生产出的番茄杂交一代种子是短节间的番茄杂交一代种子,并提供番茄短节间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的用途。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番茄短节间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方法是利用携带番茄花粉温敏型的T-4为母本,与携带短节间基因的突变体日本一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再利用株选经8代系统选择选出优良稳定的番茄短节间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
在进行第2代至第8代选育时均采用以下方法操作:首先采用单株选择法对选择的个体进行花粉培养,培养的条件是:①花粉培养基,每升培养基中含有以下成分:硼酸(H3BO3)50mg、氯化钙(CaCl2)100mg和蔗糖(sucrose)100g;②培养温度:25℃;③培养时间:2h;然后筛选花粉发芽率小于30%的个体,在夜温于20℃~16℃的条件下,对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繁殖雄性不育株;其中进行第2代选育时,选择的个体为番茄短节间个体,在进行第3代至第8代选育时,选择的个体均是经济性状好、节间尽可能最短,花粉发芽率尽可能最低,即是短节间隠性基因与番茄花粉温敏型隠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基因重组的优良雄性不育个体。
本发明番茄短节间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在夜温低于20℃的条件时,人工取出花粉,借助人工辅助授粉方法,自花授粉,自繁种子;在夜温高于20℃的条件时,表现雄性不育时,以此为母本,以耐高温短节间的自交系品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生产两系杂交番茄种子。
本发明番茄短节间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具有广亲和性,制种时省工,F1代制种产量高,品质优势强,制种时间长,简化繁种技术,保证不育系和杂交种纯度,种子生产量大,降低繁种成本的特点;而且具有“一系两用”的优势,即秋季可进行不育系自繁,春季生产两系杂交番茄种子,该杂交种具有矮生性,中低高度,茎干坚硬不易倒伏,少需要支柱,叶片较小,株型紧密,以利于密植栽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番茄短节间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的实物照片图。
图2是利用本发明雄性不育两用系生产番茄杂交一代种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申请人将发现的短节间隠性基因与番茄花粉温敏型隠性不育基因进行基因重组,然后再经8代系统选择出优良稳定的本发明产品番茄短节间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既是短节间又是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提供杂交组合选育之用。
本发明番茄短节间花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是按以下具体操作步骤进行转育而成的:
一、采取材料:①母本:以引进的日本冈山大学农学部用γ射线照射诱变产生的番茄花粉温敏雄性不育系(T-4)为母本,该雄性不育系在非专利文献—《(j.japan.Soc.Hort.Sci.)68(3):566—568.1999》中已公开过。②父本:利用经济性状优良的携带短节间基因的日本一的自然突变体为父本,该自然突变体是申请人于2004年在广西全州种植日本一大田中发现的,该突变体的节间距很短,平均仅有3cm,植株为无限生长型,其成熟果为粉红色,平均单果重150~2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38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纳米碳酸钙为基体的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子设备功率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