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化汞低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2437.5 | 申请日: | 200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6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良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白云银星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7/10 | 分类号: | B01J27/10;C07C21/06;C07C17/1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安宁 |
地址: | 55001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汞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卤化物的催化剂,具体而言,涉及氯化汞催化剂,也涉及其制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氯化汞是合成氯乙烯用催化剂。现有的氯化汞催化剂中,氯化汞的含量通常均为10.5%~12.5%,在用于合成氯乙烯终结时,回收的废催化剂含有氯化汞为3%左右,这说明催化过程消耗了7.5%以上。如果按照原型号中氯化汞含量为10.5%计算,则每使用1t氯化汞催化剂就要消耗75kg氯化汞。如果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量为10Mt,则每年需要10kt氯化汞催化剂,消耗750t氯化汞。
经检索,与氯化汞触媒相关的中国发明专利不多,仅有CN1067594号“一种制备氯化汞催化剂的方法”、CN1063827号“合成氯乙烯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CN1814345号“复合金属氯化物催化剂及其生产工艺”、CN1994564号“一种生产氯乙烯用催化剂”等,这些专利都是采用活性炭为载体,吸附氯化汞和氯化锌制成的。它们的氯化汞的含量均为10.5%以上,均存在着氯化汞消耗高、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氯化汞低汞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可降低氯化汞的消耗量,同时减轻对环境治理的压力,提高整体的环境质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氯化汞低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在聚氯乙烯生产中,氯化汞催化剂是会消耗的,然而,氯化汞的消耗并非在反应催化过程本身,而是反应外的其他物理消耗和化学消耗。因此控制这类消耗就能降低氯化汞的消耗,从而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此,发明人提供的氯化汞低汞催化剂仍然采用活性炭为载体,吸附氯化汞,其质量分数的配方如下:
氯化汞 7.0%~9.0%,
稀土氯化物助剂A 8%~13%,
碱土金属氯化物助剂B 5%~25%,
助剂C 10%~20%,
余为活性炭;
配方中,所述氯化汞的纯度≥99.5%;所述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800~950m2/g,机械强度≥95%;CCl4吸附值≥50%。
上述稀土氯化物助剂A由镧系和锕系金属的氯化物组成,其作用是作为氯化汞催化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即是催化剂的催化剂;加入该助剂可以降低催化诱导期,增加催化反应带宽。
上述碱土金属氯化物助剂B主要由BaCl2-CaCl2组成,其作用是利用该助剂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提升氯化汞的溶解度,以保证活性炭以Hg2+和Cl-的方式吸附氯化汞,提升催化合成效率。
上述助剂C主要由KCl-HCl溶液组成,其作用是增加溶质体系的酸度和熵度,增加溶质体系中各离子“活度”,提升浸泡吸附效果,从而降低活性炭吸附过程中产生的浓度梯度。
本发明提供的氯化汞低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活性炭用盐酸溶液低温浸泡,备用;这是为了除去活性炭中可溶于酸的无机盐和有机盐,同时也可洗去大量粉尘,使活性炭中的孔隙最大限度释放,确保催化剂的性能;
(2)将氯化汞、助剂A、助剂B、助剂C按配方比例一道溶解,然后将溶液浸泡备用的活性炭,这样可以使氯化汞和其它元素平稳、均匀、牢固地吸附在活性炭的孔隙之中,直到吸附在活性炭深部;
(3)浸泡完毕后,将所得的中间产品进行低温预干燥;
(4)预干燥的中间产品,按照预先绘制的“产品临界干燥图”的要求,控制温度和时间,继续对催化剂进行干燥,直至其中的水分低于0.2%为止;
(5)最后将产品真空抽料至储料罐,包装出厂。
上述方法第一步中,所述浸泡活性炭的盐酸质量分数为3%~5%,温度为60℃~75℃,浸泡时间为100~150min。
上述方法第二步中,所述溶解氯化汞、助剂A、助剂B、助剂C工序的温度为70℃,分3组浸泡,共计6小时;溶解后残余的溶质≤0.08%。
上述方法第三步中,所述低温预干燥是在低于80℃的温度下的干燥。
上述方法第四步中,“产品临界干燥图”是根据中间产品的水含量、气压、空气相对湿度、温度等条件来绘制的;临界干燥温度控制在150℃;恒温干燥时间以抽样分析水分检测不出为准,一般控制在24~36小时。
上述方法第五步中,所述真空抽料的真空度为900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白云银星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贵阳白云银星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24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设备校准状况的客观自诊断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移动式发电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