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歧杆菌新菌株及其发酵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93779.5 申请日: 2009-09-28
公开(公告)号: CN101671638A 公开(公告)日: 2010-03-17
发明(设计)人: 张日俊;梁晓明;黄燕;李桂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23K1/16;A61K35/74;A61P3/06;A61P31/04;A61P35/00;A61P37/04;C12R1/01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朋飞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杆菌 菌株 及其 发酵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株新的、可产细菌素或抑 菌物质的双歧杆菌亚种菌株,本发明还涉及该菌株的发酵制备方法以及和 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的需要,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得以较快发 展,但目前使用的菌种大都为乳酸杆菌、酵母菌和芽胞杆菌,却很少使用 双歧杆菌。原因在于:通常双歧杆菌营养要求非常高,生长条件须严格厌 氧,高昂的培养成本和严格的生产条件使目前大部分双歧杆菌不能符合研 发乃至实际生产的要求。

但双歧杆菌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方面仍备受亲睐,除了它具有常见益 生菌的生理功能如: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生物屏障和生物拮抗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外,还具有一般益生菌所没有的优良特性。国内外有研究表 明:双歧杆菌能产生结合胆酸水解酶、抑制内毒素产生(解毒)、产生细 菌素和广谱抗菌作用;双歧杆菌具有提高机体抗体水平,促进巨嗜细胞的 吞噬能力和消化能力,提高机体抗感染力和预防、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双歧杆菌能通过降低肠道pH值或通过双歧杆菌对有害菌在空间、营养上 的屏蔽竞争作用,抑制其在肠道的定植和生长;促进各种矿物质如Ca、 Fe、Mg、Zn的吸收利用,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双歧杆菌 还具有消除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脂质以及腐败细菌产生的吲哚、胺、 酚类,降低肠道气味等作用,进而可显著改善饲养环境;双歧杆菌能合成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和叶酸等多种维生 素,补充营养,并能控制内毒素血症;还可以降低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 形成进而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以上种种优良特性使其在替代和减少抗生素 使用、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证畜产品安全绿色和公共健康 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益生菌的选育方面,国内外众多学者均指出,益生菌必需具备耐酸、 耐胆盐及对肠上皮细胞具有粘附性等特点,且菌株最好来源于本种动物, 这样更有利于其在肠道中的定植。目前,大多数研究者热衷于动物源的益 生菌菌种的筛选工作,但是很少有系统研究已得菌株抗逆性(耐酸、耐胆 盐等)、生物学特性(抑菌活性、粘附特性等)、发酵特性和后加工工艺(即 制剂)。

在畜禽生产中,应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已有很多研究,也有很好的应 用效果,但目前使用菌种主要是乳酸杆菌、芽胞杆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如 张日俊等(2005)给1~6周龄肉仔鸡日粮添加乳酸杆菌、芽胞杆菌和酵母组 成的复合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显著降低鸡空肠和直肠中大肠杆菌数量 (p<0.05),能显著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国内对双歧杆菌 制剂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动物上的应用较少,仅见到一些试验研究报告, 特别是在动物科学领域中关于其抗逆性、发酵特性、产品制剂的应用效果 以及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株短双歧杆菌新菌株BB2。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短双歧杆菌BB2的发酵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短双歧杆菌冻干制剂在畜禽生产上的 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株短双歧杆菌新菌株BB2,其具 有对逆环境耐受性强、粘附性强、生长快、发酵液酸度高、生物量大、抑 菌活性好等优点。

本发明从鸡肠道中分离、经定向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双歧杆菌。其细 胞形状呈短棒状,在改良PTYG培养基上,菌落为针尖大小浅乳白色圆形 凸起,革兰氏染色阳性;不生孢子,无鞭毛,不运动;兼性厌氧;不需要 营养极其丰富的培养基;发酵分解糖代谢,乙酸、乳酸物质的量之比近3∶ 2;接触酶阴性,生长温度25-39℃。菌株BB2通过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API 20A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97.1%(该系统中,待鉴定的菌种特征与某 已知菌种的符合率>95%时为高鉴别准确率)为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2。BB2生化特征和形态特征以及API 20A鉴定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 2。

表1BB2生化特征及形态特征

表2BB2的API 20A鉴定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37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