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1933.9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冯明;王文;周玉;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41/50 | 分类号: | C04B41/50;C04B35/499;C04B35/47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永焕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铌镁酸铅 铅铁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钙钛矿结构铌镁酸铅-钛酸铅(PMN-PT)是弛豫铁电体的典型代表,它 不但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铁电材料,又因其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和光电子学 性能(具有高介电常数,大的电致伸缩效应和压电偏压可调的特性),在现代 微电子、微机电系统、信息存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得到广泛 关注。
目前制备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方法较多,但是在制备过程中却因 PbO在高温下易挥发,尤其是当温度高于950℃时,铅会大量挥发,将会严 重污染环境;又因PbO的挥发还会造成铁电薄膜间各组分的偏离,将伴随立 方或者菱面体焦绿石相的出现,影响了材料本身的铁电和电光性能;现在存 在的这些问题导致了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铁电性能差、电光学性能 差、纯度低、致密度低及在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制备出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铁 电性能差、电光学性能差、纯度低、致密度低及在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高的问 题,提供了一种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制备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一、依照化学式 (1-x)Pb(Mg1/3Nb2/3)-xPbTiO3,按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醋酸铅、乙酸镁、乙醇 铌和钛酸四丁酯,其中0.30<x<0.35;二、按以下比例向3.5g醋酸铅中加入 1.8~2.5mL的冰乙酸和9.0~11.0mL的乙二醇甲醚,然后在室温条件下搅拌 10~30min,得溶液A;三、按以下比例向0.4g的乙酸镁和3.5g的乙醇铌混 合物中加入1.8~2.5mL的冰乙酸和9.0~11.0mL的乙二醇甲醚,然后在温 度为60~100℃条件下加热回流搅拌20~60min,得溶液B;四、将0.9g钛 酸四丁酯加入到溶液B中,在温度为80~120℃条件下加热回流搅拌20~ 60min,得溶液C;五、将溶液A与溶液C混合后加入0.5~1.0g乙酰丙酮, 然后在室温条件下搅拌20~40min,得(1-x)Pb(Mg1/3Nb2/3)-xPbTiO3溶胶;六、 将基片依次在丙酮和无水乙醇中超声处理4~6min,然后置于空气中自然干 燥;七、在经步骤六处理后的基片上滴加(1-x)Pb(Mg1/3Nb2/3)-xPbTiO3溶胶, 在匀胶速度1000~2000r/min的条件下旋转涂敷10s,再以匀胶速度3500~ 4500r/min的条件下旋转涂敷20s后在温度为40~80℃条件下烘干,得薄膜D; 八、将薄膜D放入快速热处理炉中在温度为630~650℃条件下焙烧8~ 15min,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
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得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表面光 滑、致密。
本发明的方法整个过程的最高温度也仅仅为650℃,铌镁酸铅-钛酸铅铁 电薄膜各组分在份子级均匀混合,烧结温度低,有效的抑制了铌镁酸铅-钛酸 铅铁电薄膜中有效成分(PbO)的挥发;低温下得到的薄膜铁电性能将增强, 电光学性能也将变强、高纯度且薄膜间致密
本发明工艺简单、设备简单、制备周期短及所用原材料价格低廉、市场 上即可购得、成本低,易于器件集成,适合于工业化生成。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六中所得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XRD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六中所得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二维AFM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六中所得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三维AFM图,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六中所得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SEM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 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9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