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高迁移率Mo掺杂In2O3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8968.7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亮;耿新华;张建军;赵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0 | 分类号: | C23C14/30;C23C14/06;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 力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迁移率 mo 掺杂 in sub 透明 导电 薄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是适合薄膜太阳电池应用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氢化非晶硅(a-Si:H)的光学带宽为1.7eV左右,其吸收系数在短波方向较高,而氢化微晶硅(μc-Si:H)的光学带宽约为1.1eV,其吸收系数在长波方向较高,并能吸收到近红外长波区域,吸收波长可扩展至1100nm,这就使太阳光谱能得到更好利用。图1给出了a-Si:H、μc-Si:H材料的光学波长和吸收强度以及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图1a是光子能量和吸收强度的关系图,图1b是吸收系数和光子波长的关系图)。此外,相比于非晶硅薄膜材料,微晶硅薄膜材料结构有序性程度高,因此,微晶硅薄膜电池具有很好的器件稳定性,无明显衰退现象。由此可见,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可较好地利用太阳光谱的近红外光区域,而新型a-Si:H/μc-Si:H叠层薄膜太阳电池将扩展太阳光谱应用范围,整体提高电池稳定性和效率[1-2]。
根据Drude理论,近红外区的光学特性和材料的载流子浓度密切相关,其等离子体频率和自由载流子浓度的平方根成比例[3]:
其中,ωp-等离子体频率,ne-电子浓度,e-基本电荷,m*-有效电子质量。若载流子浓度较高则增强了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因此,基于μc-Si:H和a-Si:H/μc-Si:H叠层薄膜电池应用,希望p-i-n型电池结构中的前电极TCO在可见光范围和近红外区域高透过率并维持高电导率,有效的途径是制备出较低载流子浓度而较高迁移率的TCO薄膜。利用高价态差(Mo6+和In3+的价态差为3)掺杂的In2O3:Mo(Mo掺杂In2O3,即IMO)薄膜适应了此方面的应用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89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体磁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蜡组织芯片制作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